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美丽的谎言杨建国  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美丽的谎言杨建国  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美丽的谎言
杨建国
  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
  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
  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
  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
  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
  老兵的小诗后面署有“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兰兰是男还是女。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说,一定漂亮。
  一个星期后,老兵亲自去了趟《东礁文艺》编辑部。回来时,老兵兴奋地对新兵说,见到了兰兰,兰兰也收到了你的诗稿,兰兰还称赞你的诗写得有激情。
  新兵的脸红着问,兰兰一定很漂亮,是吗?
  老兵爽快答道:当然。
  从此新兵感到,彩云绚丽多彩,涛声悦耳动听。新兵盼望满两年兵龄,可以一个月上一次岸,那时就到编辑部去看看兰兰——那一定是个扎着两条羊角辫子,长着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的俏姑娘。
  一天夜里,黑黝黝的天空中霹雳轰鸣,狂风如游龙般乱窜,倾盆大雨直泻东礁岛,整个世界如同染了墨般的漆黑。隐约闪烁的只有那座不知耸立了多少年的航标灯。
  新兵被炸雷惊起了床,连唤了几声老兵,不见老兵回应。新兵抓起了手电筒,连雨衣也来不及披就投入了雨幕中,奔向航标灯。
  借着时隐时现的闪电,新兵发现了航标灯下斜倚着一个人,跑近了才发现是老兵。
  老兵没穿雨衣,全身是泥浆,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额头上的血水混着雨水直往脸颊下淌。老兵的脚底下是一大摊稀稀的血水,血水向四周漫开,向泥泞渗透,注入了黑色的土地里。
  老兵双手紧紧地抓住了一条从机房延伸到航标灯座的电线的另一端。航标灯没有熄,老兵却没有醒过来,新兵如雕塑般呆立在雨中……
  东礁岛上多了一座新坟,新坟倚着航标灯。
  几个月后,东礁岛上又来了一名新兵。原来的新兵变成了老兵。老兵可以上岸了,他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东礁文艺》编辑部,指名道姓要找名叫兰兰的姑娘。一个年近花甲、老态龙钟的老头操着沙哑的嗓门说,我就是兰兰。
  老兵使劲地摇着头,死也不相信他就是兰兰。直到编辑部主任拍着胸口,以人格担保说眼前这个老头就是兰兰时,老兵恍如梦醒般点点头,似自言自语地说,是兰兰,是兰兰。
  东礁岛上依旧住着一老一新两个兵。
  老兵继续写诗,写涛声、写海鸥、写战舰,还写以前的老兵。
  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写。
  有一天,老兵的诗在《东礁文艺》上发表了。小诗的下面依旧署着“责任编辑兰兰”。
  新兵好奇地问老兵,兰兰是男的还是女的?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双眼深沉地注视着大海,注视着航标灯,注视着航标旁的新坟,说,是的,很漂亮……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塑造了老兵和新兵两个典型形象,歌颂老兵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对于新兵一则批评他缺少生活的情趣,二则赞赏他的快速成长。
B.小说开始,面对单调的生活环境,老兵和新兵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兵任劳任怨,热爱生活,乐于奉献;新兵则害怕困难,缺少边防战士的责任感。
C.这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精到的神态描写往往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思,并将读者带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结尾对老兵的“注视”的神态描写就很有意蕴。
D.这篇小说用“老兵”、“新兵”这种代表一类人的名称来称呼人物,使小说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在祖国的边防有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哨兵,他们一辈辈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E.编辑兰兰竟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名字和真人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美丽的谎言”的中心内容,作者这样构思为小说增添了一份喜剧气息。
(2)简析作者塑造的第一个老兵的形象是怎样的?结合具体事迹简要分析。
                                                                                                 
(3)阅读全文,分条简述小说以“美丽的谎言”为题的好处。
                                                                                                 
(4)小说第二部分几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CD
(2)他是一位在祖国边防礁岛上的守卫者形象。他热爱生活,表现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利用闲暇之际写诗;他善良淳朴,表现在制造美丽的谎言;他有责任感、勇于献身,表现在暴风雨中修灯。
(3)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情节由两个谎言组成,“谎言”是小说的中心内容;小说中老兵和新兵所说的谎言都是善意的,以此为题可以强化小说主题。
(4)不是简单重复。从人物塑造上看,新兵正是在老兵的言传身教下成长为合格的战士,在第二部分他继承了老兵的优秀品质,作者将他写成了老兵的化身。从表现主题看,没有第二部分,小说只是赞扬老兵。有了第二部分,小说就显得意味深长,第一个新兵在老兵影响下成长起来了,第二个新兵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第三个、第四个……这正是一代代边防战士成长的历程。老兵虽去,精神永存,影响永在,这样主题就扩大了,也升华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奶是妈妈的好
  婴儿配方奶粉是母乳的最佳替代品,只有它能够做到在营养上与母乳没有什么区别。在有的人看来,配方奶粉已足以和母乳媲美,那些一出生就完全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不也活得好好的吗?但是配方奶粉并没有完全复制母乳。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至今对母乳的成分及其功能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复制出成分与母乳完全一样的婴儿配方奶粉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一个原因是母乳中含有许多种微量活性物质,已知的已多达上百种。这些活性物质中,有的是母乳生产过程中遗留的副产品,例如乳糖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不太可能对婴儿的身体有用处。但是其他活性物质显然与婴儿的健康有关:母乳中含有消化酶和能转运锌、镁、硒等矿物质的酶,以帮助婴儿的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在婴儿肠道里消灭病原体。还含有其他一些有助于婴儿抵御病菌、病毒的物质:乳铁蛋白能与铁结合,除了帮助铁的吸收,还使得病菌由于缺铁而难以生存,溶菌酶能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抗菌能力,粘液素能帮助消灭病菌、病毒,干扰素、纤连蛋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等等。母乳中还含有许多种生长因子,被证明能刺激小肠细胞的繁殖,影响婴儿肠道的成熟和生长。
  有的厂家试图通过添加其他动物的活性物质来模仿母乳,例如在奶粉中添加含牛免疫蛋白或牛乳铁蛋白,而其实牛奶中的这些活性物质并不能被婴儿利用。假如有一天,我们能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一一生产出了这些活性物质,又如何能保持其活性呢?在奶粉生产、储存过程中许多活性物质会失去活性,婴儿的胃酸也会***死它们。母乳中的活性物质之所以能被婴儿利用,是因为它们被乳汁脂肪巧妙地一个个包装、保护起来,所以躲过了胃酸,活着抵达婴儿的肠道。
  复制母乳的另一个困难是,母乳的成分并非恒定。不同母亲的乳汁成分不同,同一个母亲的乳汁成分在一次喂奶的前后阶段以及婴儿的不同发育时期,也都在发生变化,以满足婴儿的不同需要。母亲的饮食会影响到乳汁的成分,甚至出现不同的味道,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从小就在从母乳中适应母亲的饮食,而配方奶粉只有一种味道,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以后容易偏食。母亲身体还能根据接触到的病菌、病毒分泌相应的抗体通过乳汁传给婴儿加以保护,这种个性化抗体生产更是没有哪种配方奶粉有可能做到的。
  不过,母乳并非完美食物,和配方奶粉相比,也有不足之处,如铁和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等,母亲如果营养不良,也能使乳汁缺乏某些营养素。从饮食、药物摄入体内的毒素,以及多种传染病,都能通过母乳传给婴儿但母乳的不足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而母乳作为哺乳动物上亿年、人类数百万年进化出来的,母子之间相依为命的产物,却是无可取代的。
1.文章指出:“复制出成分与母乳完全一样的婴儿配方奶粉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下列不属于这个判断的理由的一项是(         )
A.我们至今对母乳的成分及其功能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B.母乳中含有许多种微量活性物质,已知的已多达上百种,并且其成分并非恒定。
C.母乳中有些活性物质是,可能对婴儿的身体没有用处,只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
D.即使能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出母乳中所含的活性物质,也难以保持其活性。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婴儿配方奶粉够做到在营养上与母乳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没有母乳,婴儿配方奶粉可以成为最佳的替代品。
B.不同母亲的乳汁成分不同,味道不同,同一个母亲的乳汁成分在不同的时期,也都在变化,以满足婴儿的不同需要。
C.母乳并非完美食物,也有不足之处,母亲可能将接触到的病菌、病毒和遗传性疾病通过乳汁传给婴儿,增加婴儿患病的危险。
D.母乳中铁和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母亲如果营养不良,也会使乳汁缺乏某些营养素,在些这方面,它不如配方奶粉有优势。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体的健康状况,是与母亲的身体健康、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的,所以,哺乳期的妇女应该特别地加强营养,预防各种疾病。
B.母亲能根据接触到的病菌、病毒分泌相应的抗体,并通过乳汁传给婴儿,使婴儿产生个性化的抗体,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就不会患各种疾病。 
C.虽然目前市场上的许多配方奶粉,已经足以和母乳媲美,但如果从一出生就完全用配方奶粉喂养,婴儿就不能很好地成长。
D.随着对母乳的成分及其功能的全面、深入的了解,人们将能够完全复制出成分与母乳完全一样的婴儿配方奶粉,母乳将最终被取代。
题型:河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小题。 山地回忆(节选)
孙犁
  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的,也笑不的,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和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小说,语言清新自然,其中的人物语言是塑造形象的主要方式,极富个性化,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B.当小女孩知道我是八路军后,对我的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热情地表示要为我做袜子。
C.小说围绕“卫生不卫生”的矛盾主线展开情节,表现了文明与落后的之间的斗争,充分展示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对小女孩的肖像着墨不多,只写到了她的破旧衣着和整齐洁白的牙齿,但却让人联想到她美丽的形象与心灵。
E.小说细致地写出了“我”心情的变化:由一开始的生气,到平和道歉,再到哭笑不得,最后是充满感激。
2.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文章写到“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并且说:“我错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                                                                                    
(2)“一时觉得我和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女孩子的形象。
答:                                                                                     
4.综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①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嗯!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你爱怎办就怎办吧,父亲。”
  “小姐,”公证人说,“以我的责任,应当告诉你,这样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
  “嗨!上帝,”她回答,“那有什么关系!”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②,“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噢!父亲……”
  他热烈地、紧紧 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明儿见,克罗旭,”他望着骇呆了的公证人说,“请你招呼法院书记官预备一份抛弃文书,麻烦你给照顾一下。”
  下一天中午时分,声明书签了字,欧也妮自动地抛弃了财产。
1.对画线句子①的描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葛朗台害怕女儿不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
B.葛朗台担心公证人揭露他的骗局的真相。
C.葛朗台痛惜文书备案要花掉大笔的金钱。
D.葛朗台因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便宜而惭愧。
2.对画线句子②中葛朗台拍手动作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葛朗台拍手说明他对女儿的干脆回答有些担心与焦虑。
B.葛朗台拍手是赞许女儿对父亲贤德、孝顺和能守信用。
C.葛朗台拍手是把一切人际关系都视为一种交易的表现。
D.葛朗台拍手是对女儿的为人一向非常认可的自然流露。
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葛朗台诱骗女儿无条件放弃继承权,来表现他把人生当作一种金钱交易的拜金狂的性格特点。
B.通过公证人的“骇呆了”衬托出葛朗台为诱骗继承权不择手段,使一无所知的欧也妮上当受骗。
C.通过对葛朗台的语 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写出了葛朗台被金钱污染的肮脏、丑恶的内心世界。
D.“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了葛朗台的人生观是人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赚钱,人生的一切都是交易。
题型:广西自治区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线的艺术
李泽厚
  汉字作为书法,终于在后世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部类和审美对象。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汉字了。它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为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这即是说,“象形”中即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它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但又由干它既源出干“象形”,井且在其发展行程中没有完全抛弃这一原则,从而就使这种符号作用所寄居的字形本身,以形体模拟的多样可能性,取得相对独立的性质和自己的发展道路,即是说,汉字形体获得了独立于符号意义(字义)的发展途径。以后,它更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领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从篆书开始,书家和书法必须注意对客观世界各种对象、形体、姿态的模拟、吸取,即使这种模拟吸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概括性和抽象化的自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象形”作为“文”的本意,是汉字的始源。后世“文”的概念便扩而充之相当于“美”。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甲骨文开始了这个美的历程。应该说,这种净化了的线条美—书法艺术在当时远远不是自觉的。就是到钟鼎金文的数百年过程中,由开始的图画形体发展到后来的线的着意舒展,由开始的单个图腾符号发展到后来长篇的铭功记事,也一直要到东周春秋之际,才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这种书法美的有意识地追求。
  如果拿殷代的金文和周代比,前者更近于甲文,直线多而园角少,首尾常霭尖锐锋芒。但布局、结构的美虽不自觉,却已有显露。到周金中期的大篇铭文,则章法讲究,笔势圆润,风格分化,各派齐出,字体或长或圆,刻划或轻或重。著名的《毛公鼎》、《散氏盘》等达到了金文艺术的极致。它们或方或园,或结体严正,章法劲凑而刚健,一派崇高肃毅之气,或结体沉圆,似疏而密,外柔而内刚,一派开阔宽厚之容。而它们又都以圆浑沉雄的共同风格区别于殷商的尖利直拙。
  作为线的艺术的中国书法的某些特征:它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而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一般形式美经常是静止的、程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有意味的形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中国书法──线的艺术非前者而正是后者。所以,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它的每一个宇、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和表现两种因素和成份,并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倾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汉字八象形文字具有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B.汉字能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线条艺术,是源于它在其发展行程中没有完全抛弃象形的原则。
C.甲骨文已经自觉地表现出对书法美的有意识地追求。
D.殷代的金文和周代的金文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艺术美。
E.中国书法──线的艺术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以均衡对称的形式美为主导和优势。
2.下列说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这线的艺术既有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有对艺术世界美的追求。
B.中国特有的书法──线的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汉字形体和笔势的圆润上。
C.唐代孙过庭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这一观点与中国书法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相吻合。
D.书法的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3.从文中看,中国书法早期对美的追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的一部分(其中所写内容为:戴公又云:“驰毫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请结合文中关于书法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相关论述,对它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选做)光头
安勇
  石城北街肉铺掌柜王二麻子正专心对付一块骨头,他八岁的儿子王有才跑了过来,挺着小胸脯,郑重其事地说:“爹,我想剃个光头。”王二麻子手里的那块骨头不太好剃,似乎是他十几年屠夫生涯中遭遇到最难剃的一块骨头。王二麻子心里就有些发烦,没说行也没说不行,说:“你给老子滚一边去!”王有才不想乖乖地滚,父子间就发生了争吵。王二麻子在王有才的屁股上踢了一脚,说:“想剃光头,除非我死了。”
  从此,王有才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剃个光头。尽管他一直盼望奇迹出现,但王二麻子的身体在他看来比猪还要健康,丝毫也没有突然告别人世的迹象。十几年来,他只能在梦里拥有自己的光头。
  十八岁那年,王有才考取了大学,要离开石城到外地去读书。多年来,他第一次感觉光头离自己非常近了。他暗暗地想,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剃个光头。
  但开学第一天,校长宣布的校规让王有才立刻绝望了——学校不允许学生剃光头。他除了搜集一些光头名人的画片之外,再不敢有什么违规的行动。四年后,当他带着众多光头明星的画片毕业时,他想,我终于可以剃光头了。
  一切似乎都和王有才的光头过不去,单位的领导是一个非常刻板的人,第一次开会就宣布看不惯年轻人剃光头、穿喇叭裤。虽然多年来王有才对光头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他还没有愚蠢到因为一个光头而影响自己前途的程度。
  几年后,老领导退休了,但王有才热恋中的女朋友非常讨厌光头男人。王有才用一生远离光头的代价娶回了老婆。多年以后,王二麻子去世了,但王二麻子死与不死都已经不是王有才剃光头的障碍了。
  王有才七十岁那年,差一点就拥有了光头。他发现脑袋上的头发开始不断地脱落。遗憾的是,没等头发全部落光,他就怀着此生对光头的遗憾,极不情愿地告别了人世。
  王有才走在去西天极乐世界的路上时,他唯一的企盼就是来世能剃个光头。佛祖总结了他的一生——他前世一直谨小慎微,既无大功,也无大过,宣布下一辈子他还可以做人,而且他有权选择做什么样的人。王有才说:“我想做和尚。”佛祖宽厚地笑了。
  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王有才出生在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里。他长到八岁时,他爹说:“我送你去当和尚吧!”,光头离他真正地近了。
  他爹笃信佛教,非常讲究缘分,装了一口袋干粮,领着他上路了。临出门他爹说:“这一口袋干粮吃完了,走到哪个寺院,就在哪里出家吧!”
  他们走了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地从寺院门前经过。王有才感觉自己循环往复地接近又离开了渴望中的光头。干粮吃光时,他们却出人意料地停在了一座道观门前。他爹惶恐地念过阿弥陀佛后,认为一切都是佛祖的安排。王有才成了道观里的一名道童。
  因为每天都想着光头,无法潜心修炼,做了一辈子老道的王有才没能成仙。在七十岁时,又一次死去了。
  王有才走在去西天极乐世界的路上时,心里已经彻底绝望了。他只想问问佛祖,剃个光头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佛祖听了王有才的话,压低了声音说:“你知道千百年来我最想做什么吗?”他疑惑地摇摇头。佛祖笑了笑说:“我一直都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但我是佛祖,参透了万事万物,我不能哭,这世上有谁听到过佛祖的哭声呢?”
  王有才听了佛祖的话似懂非懂,说:“来世我再不想剃光头了,请让我浑身长满毛,做一只绵羊吧!”佛祖宽厚地笑了。
  作为羊的王有才在草地上漫步时,已经不再想什么光头了。这样,日子就过得无忧无虑,他很快长得肥肥大大,被送进了屠宰场。他没像同伴们一样凄惨地嚎叫,躺在案板上时,他想起了多年前石城北街的那家肉铺,想起了王二麻子……就淡淡地笑了。这一生他终于毫无遗憾地闭上了眼睛。
  王有才又一次走在去西天极乐世界的路上时,看见自己的肉被送上柜台出售,皮被制成了一只足球——像光头一样在球场上滚来滚去。(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第21期)
1.这篇小说多次写到佛祖,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能给人许多启示,请结合文本概括你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小说塑造的王有才形象不真实。请结合小说创作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