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遭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一年零一个多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 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1.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航天人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克服的困难的一项是(  )。   
A.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和卫星发射中心。   
B.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C.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  
D.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一号的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实施的开始。   
B.“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   
C.“神舟”二号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D.“神舟”三号、四号是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的。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经济力量的雄厚与否,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科技的发展速度。   
B.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中国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C.“神舟”一号的发射成功为其后的飞船发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是“神舟”二号仅一年零一个多月后就发射的一个原因。   
D.“神舟”系列飞船均在冬季发射,这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气候环境有 一定的关系。
答案
1.A
2.A
3.D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短命建筑”。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短命建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8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3%的人确认身边存在“短命建筑”,其中24.2%的人表示“非常多”,55.5%的人认为“短命建筑”频现会让公众没有生活安全感和归嘱感。(一)70.6%的人表示身边“最短命建筑”历时不过10年
  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身边最短命的建筑是建成几年后被拆除的”时,0.6%的人选择“10年以下”,其中37.0%的人选择“5年以下”。
  “北漂”5年了,刘晓蕾最大的感触是北京永远在建设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而她的老家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两年也在不停地拆建,速度之快让她惊讶不已,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网上有人调侃‘China就是‘拆哪’,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命建筑”出现不是因为缺乏施工技术或质量管理不到位,而是一些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5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成绩’。”
  乔新生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选择把房地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建房子收效虽快,建成后就没利润了,所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教授张磊认为,导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现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现在GDP俨然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二)“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是个老北京人,他感叹北京城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啊?政府可以拆迁,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你看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
  张磊认为,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
  “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乔新生指出,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香港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
  乔新生认为,频繁拆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乔新生曾前往全国各地调研,他发现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民,也会难掩喜色地告诉他,自己花了几千元钱又盖了一间房,就等着拆迁拿补偿款了。
  频繁拆迁会造成什么影响?调查中,66.5%的人首选“浪费社会财富”;其次是“城市规划近乎儿戏”(59.6%);另有55.5%的人认为,频繁拆迁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仅8.0%的人认为“常变常新,有利于城市发展”。         (三)“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时地方政府拆迁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环境和营造城市新形象。”张矗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钛识存在误区。事实上,旧建筑通过改进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f建,“在圈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比如将废弃的面粉车闻改建成博物馆,把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工作间等。”
  涨磊认为,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詹和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选自2010年11月9日《中国青年报》,内容有删改)
1.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前面的两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2.“短命建筑”频频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本文第二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城市拆建中存在的问题,请简要陈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由于航天飞机是以发射火箭的方式发射,又以轨道器绕轨道运行的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方式降落的,因此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有约4000~5000个工作人员来为其服务;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抛掉,抛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由此可见,要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人们从普通的航空飞机那里得到了启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结合在一起呢?于是一种新的设想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以重复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它能像普通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300千米高空飞行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它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费用。据估计,其费用可能降到目前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
  现在,美、荚、德、法、日等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制空天飞机。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与著名的罗依斯一罗尔斯公司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按设想,“霍托尔”起飞后靠吸气发动机加速至5倍音速,升至2.6万米高空时,开动火箭发动机,将其推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霍托尔”的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
1.下列对航天飞机“不尽如人意”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需要大型的设施和大量的工作人员为其发射服务。  
B.发射的费用高,准备时间长。   
C.进入轨道前抛掉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   
D.抛掉部分的费用占去了整个发射费用的42%,增加了发射成本。
2.下列对空天飞机特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空天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不消耗氧化剂,所以可以轻装上阵。   
B.空天飞机可以在普通机场上起降,这就降低了其发射成本。   
C.空天飞机可以利用大气层中的氧气飞行,并利用吸气发动机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
D.空天飞机可以整体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了费用。
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飞机与空天飞机的发射方式不同,降落方式也不同。
B.制造一架空天飞机的费用只有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
C.要进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空天飞机就不能像航天飞机那样靠火箭发动机的帮助。
D.空天飞机也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消失的河流
沈念
  “消失”是一个让心灵敏感的人更加敏感的词语。
  世界上每一秒钟的“滴答”声里都有事物消失或诞生着。每天我们身边有多少事物悄然地消失着,就有多少记忆蒙上尘土。可能有的是一瞬间消失的,而有的是在眼皮底下一点点消失的。
  对于那些消失的事物我们只会留恋。躲在温暖的房间里空空地回忆。几个人聚在一个用记忆搭建的平台上叹息。哎,要是它(消失的事物)还在,多好!
  一声笨重的叹息只会加剧一个人心态的衰老。时光的飞逝、人事变化的剧烈、知与不可知的遭际都会像一道道皱纹刻满一棵树光滑的身体。于是,那一个树瘤,应该是王五的死的见证;另一圈疤痕是张三家被杀掉的牛撞留的伤口……数也数不清的痕与迹,就隐藏着众多纷纭的故事,在我们生命的河流里像泥沙一样沉淀,被一层又一层土遮盖。
  更多的消失,连熟知的我们也无从知,消失就是消失,没有喇叭高声的通知,没有纸上肆意的宣传。你在某天遇上了,就勾起你的想念,在心里怪怪地存放好一段日子。比如我离开的出生地,比如一个曾经交道很深的人,以及某地的整体变化,总是悄悄地改变着,就是说不太清楚,心中的疙瘩是有的。就像家乡那条曾经清澈的河流,傍着偏僻的小镇日日夜夜地游走,穿过我14岁之前的一切生活。我也像河流一样匆匆地穿过存储着我声语与脚印的小镇。许多小镇底下掩埋的事与物被少年时的我忽略,像忽略河流曾带来的快乐。在我写下的大部分文字中,对小镇的描述微乎其微,我和小镇都互相把对方省略了。
  重新勾起我对河流的惦记,缘于去年腊月故地重游,去看望旧日的老师和同学。单一的交通扼杀了小镇的发展空间,但无法阻挠时代的进程。两三层的楼房交叉拔地而起,拥挤的农贸市场是气味的发酵罐,伸展的篷帐把街道压缩成巷子,翻新的路面与破败的路基都无法激起我低落的怀旧情绪。我的记忆在零乱的事物与嘈杂的声响里消失为负数。
  几个同学绕着小镇兜圈,想找又没找到什么。后来上了加固加高了几次的大堤,空旷与萧索一齐涌来。眼皮子下的河流,它的影子一闪而过,然后呈现出来的是河洲。在河水退去的大片河洲之上,我们像回到少年时代一样地狂奔,追逐,像一片片叶子追逐风的方向。河洲上的人稀少,我们的纵情可以毫不掩饰。这是城市里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快乐。稍远处的一片叶已落尽的杉树林,我们曾在那里逮过两只野兔,见识过好几种已忘记名字的昆虫。都过去十几年了,我们还骑上现代牧羊人的瘦马,心情忐忑地迎风颠簸。仿佛只在此时,我们才寻到“回去了”的感觉。
  风是一阵隔一阵地吹来的,陡然间增添人心底的凄凉感。树林里除了牧羊人临时住的小木房子,坑坑洼洼的路与草,被一群等待着养肥变卖的羊踩过来啃过去,几百上千只鸭子交错地在污水里聚餐。
  听一直生活在镇上的同学讲,河床越来越高,每年夏季汛情到来前,河堤也筑得越来越高。县政府正在考虑将河流改道,拉直拓宽另一条河道,以扩大水上运输。而这片河洲有人提议搞成一个娱乐场所。越来越窄的河流像个即将被抛弃的孩子可怜兮兮地紧紧靠着小镇,却把大片的河洲留给了对岸属于邻县的农民们开发、养殖。钱都让别人赚跑了。
  我淡淡一笑。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人所不能一一预见的。眼前这条河流,给小镇带来的喧哗与骚动,消失在后代的笔记本和视野里。那些出生、成长、逝世在小镇上的人们,在河流的视线里也一天天消失。我心里紧张的是,再过些年月,是否连现在这条窄窄的河也会见不到了呢?
  有河流的地方是幸福的。我庆幸自己在河流生命力旺盛的日子里与它相依为伴,我也是幸福过的人。可将来,我想看见这条河流发生怎样的变化。它是继续地干枯,或者是被开发利用成另外的消费场所,把城市流行过的娱乐方式统统地堆积在一条河流的上面?
  我又一次把自己陷入思想的泥淖里,低咕着“消失的河流”,等待梦幻的到来,期冀梦幻将现实同化。
1.为什么说“消失”是一个让心灵敏感的人更加敏感的词语”?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在回乡行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分条简要概括。
                                                                                                   
3.理解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那一个树瘤,应该是王五的死的见证,另一圈疤痕是张三家被杀掉的牛撞留的伤口…… 
                                                                                                    
②眼前这条河流,给小镇带来的喧哗与骚动,消失在后代的笔记本和视野里。
                                                                                                    
4.文章结尾说“等待梦幻的到来,期冀梦幻将现实同化”,结合全文,探究“现实”与“梦幻”的多重含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
  一项覆盖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内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已经完成,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本周公布了这项调查结果。网络聊天已经成为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学生建构人际关系的一种十分普遍的方式,并可能对其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家长和老师之所以反对孩子网聊,最主要的是担心他们交友不慎或“轧坏道”,所以不仅严加提防,还会把网聊看做洪水猛兽。然而调查表明,约半数的中学生倾向于选择“坦诚”“幽默”和“文明”的人作为自己的网友。年级越高且家庭背景为城市的学生,越在意网友是否幽默、是否文明、是否有才华。女生更在意网友聊天时说话是否文明,在遇到说话不三不四的人后会马上将其删除。中学生大多选择比自己年龄大5至10岁的人作为网友。约9%的人表示最看重网友的素质,17%的人看重的是网友的才华,19%的人看重对方的外貌,31%的人看重人品,其余的学生则是凭感觉交网友,“聊得来就聊聊,聊不来就分手”。
  调查发现,中学生最热衷与网友交流的话题主要是日常生活、情感经历和人生体验等内容,谈论学习的人不足三成。由于是网络虚幻世界,因此,有69%的人选择打字聊天,觉得这样“更有神秘感”,另有11%的人会选择语音聊天,有12%的人喜欢视频聊天,仅有4%的人会“约会见面聊天”。
  处于网络时代的“90后”中学生,交友的动机也是多样的。49%的人期望从网友那里得到情感上的依恋和支持,38%的人只在心情不好时找网友聊天。一些被调查的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是回家,网友的问话会很关心,会让你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与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会顿感轻松和宽慰。
  主持这项调查的东北师大教科学院孙彩平和南京师大教科学院唐燕两位学者,也提出了一个警醒,那就是有网友的中学生中,超过四成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受到了网友的影响。35%的人承认自己受到网友的观点和聊天内容的影响,有5%的人对与网友交往产生了严重依赖并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情绪。有41%的人直言不讳地说,所交的网友对他们现实中的学习和生活有负面影响,“在上完网后会老想着网上的事,这自然会影响到学习”。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竞学会了逃课或逃晚自习,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调查发现,认为通过交网友可以“促进学习与成长”的中学生仅占6%,而且也仅有不足一成的人认为网友的帮助比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要大。
1.根据这个调查报告,对中学生网络聊天交友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对“中学生网络交友”的调查有何积极意义?
                                                                                           
3.作为对“中学生网络交友”问题的调查,这个调查报告的设计与实施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认为对“中学生网络交友”,应该如何给予引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文段一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竞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一一昨夭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文段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予。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一一一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竞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1.对文段一中不同人物态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四叔与短工都有迷信思想,怕犯忌讳。
B.短工与“我”对祥林嫂之死都持关切、同情的态度,但表现不同,前者深藏,后者外露。
C.四叔与短工对祥林嫂的态度,前者是冷漠、麻木的;而后者是冷酷、狠毒的。
D.对祥林嫂的态度,四叔与“我”截然不同。
E.短工与祥林嫂的身份和命运是相似的,他的态度反映了鲁镇的一般人的看法。
2.当“我”听到祥林嫂死了的消息时,“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其中“大约”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戴着绞丝银镯子的是哪些女人?这样描写对主题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二中渲染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