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杨丽萍悖论”的文化困局  2003年8月,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了歌舞剧《云南映像》,《云南映象》提出了一个新词:原生态。200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杨丽萍悖论”的文化困局  2003年8月,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了歌舞剧《云南映像》,《云南映象》提出了一个新词:原生态。200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杨丽萍悖论”的文化困局
  2003年8月,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了歌舞剧《云南映像》,《云南映象》提出了一个新词:原生态。2004年,文化部开始征用这个概念,制订和实施抢救性文化挖掘计划。2006年央视举办第12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原生态组比赛,而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更是高举“原生态民歌”的旗帜,成为媒体竞相追踪的焦点。经过三年的培育,“原生态”已成为最热烈的文化时尚。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21世纪人们主要致力开发的资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歌舞极易失传,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而这种挖掘还必须依赖市场和商业的支撑;但这种草根艺术一旦被票房控制,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便会荡然无存。另一方面,维系原生态文化的前提,就是维持它赖以生长的民族(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空间,而这势必跟原住民走向现代化的生活渴望发生激烈冲突。把这种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命名为“杨丽萍悖论”,它来自杨丽萍《云南映像》的启示。这个歌舞集首次向我们展示了原生态文化的强大魅力,但它被开发出来之后,必将失去原生活力,退化成僵死的橱窗标本。一个著名的前车之鉴,就是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歌舞。它是80年代的原生态品种,但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已被市场之手打造得面目全非,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杨丽萍悖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出现的悖论现象。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保护和开放的博弈经久不息,文官们的互相抱怨和指责,回荡在21世纪中国的文化开发现场。“杨丽萍悖论”相似的是“赢政悖论”。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废除六国,建立“车同轨”和“书同文”的技术——文化体系,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并为秦帝国的三大战略工程——长城、阿房宫和墓室的建造提供了最广阔的资源,但它同时也是区域文明的严酷杀手。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强大发达的吴越文化、楚文化和蜀文化等,毫无例外地遭到了致命的摧毁。而区域文明的死亡,则反过来激发了地方贵族的反叛欲望,加剧了帝国的行政危机。走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将继续面临各种文化悖论的困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建筑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的改造,现代化的生活梦想,变得唾手可得,但它同时也摧毁了城市历史脉络,令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并瓦解了人与城市的内在和谐,造成了梦的永久性破裂。这种任何权力都无法解决的悖论,应当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来命名,因为正是这枚即将完工的梦式“巨蛋”,充分表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困局。(《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09月,有删改)
1.对“杨丽萍悖论”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必须依赖市场和商业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抢救性保护现象。
B.指保护原生态文化反而造成其退化僵死,维系原生态赖以生长的自然文化空间却与现代文明产生激烈冲突的文化困局。
C.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还是开放的问题而进行的经久不息的争论。
D.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出现的悖论现象。
2.下列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稀缺珍贵,所以它成为21世纪人们主要致力开发的资源。
B.原生态是一种草根艺术,一旦被票房控制,它失去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
C.与“杨丽萍悖论”相似的“赢政悖论”是造成秦帝国行政危机的直接原因。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建筑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改造,但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3.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歌舞,现已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要想恢复其本来面目,最好的方法就是遏止旅游开发。
B.杨丽萍悖论所折射出的问题,是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C.关于旧城改造问题,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完好的保存,给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D.央视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了原生态组比赛,使更多的人知道了原生态这个概念,这对人们致力于开发原生态歌舞资源起到“助推”作用。
答案
1.B
2.C
3.A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马头琴的黄昏
王忠范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草原人)老阿爸的马头琴,竟然走进了黄昏。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没有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揪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簸,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基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
  远处的雅伦河如拴在落日下的绸绫,弯弯曲曲地飘动;河畔蒙古包天窗上炊烟高高升腾,扶摇向上,直插云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自然毫不夸张的景色,默默地抚慰心灵,感动生命,使人渐渐走出迷蒙的伤感。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像一个坑!
  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夕阳没灭,影子就不会消失。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进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优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中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压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大草原的黄昏不顾一切地弥漫着,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可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却越拉越有情绪。他对我说:“黄昏果真包围了我,我就觉得黄昏很美,便用马头琴跟黄昏对话。”不由分说的一种降临,意味着必然失去什么,这是不可置疑的生命方式。而乐于人生的人,不会感到任何苦恼。此刻,我仿佛看见蒙田站在巴黎的梧桐树下,正与他朋友谈论这方面的道理,心里产生了不可控制的涌动。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这时,我想写诗了。巴音图老阿爸还在拉琴,他要拉出月亮和星星吗?我忽然明白了:夜的尽头仍然是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1.在作者笔下,(1)大草原具有哪些特点?(2)巴音图老阿爸的琴声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的尽头仍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看,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与第四段写娜日斯老阿妈的“风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技巧来看,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题目的“马头琴”和“黄昏”分别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来,兰州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试图通过DNA技术来解开史学界的一个争论:甘肃到底有没有“罗马军团”。
  公元前53年,在古安息(今伊朗一带)作战的罗马军团神秘失踪,成为史学上的一桩悬案。19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德效谦的英国著名汉学家,对此做过大量工作,在他的著作《古代中国之骊罢城》一文中称:中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骊罢”,后又改称为“大秦”,《后汉书?大秦传》就是以“大秦国一名骊罢”这句话起首的。文章指出,中国古代以外国国名命名的城,当时只有新疆的库车和温宿,它们都是袭用移民的旧称。“骊罢”城的出现,自然会与有外国侨民有关。作者进而运用史料说明,骊罢城最早在中国西汉版图上出现是公元前20年,那正是罗马帝国向安息要求遣返战俘的时间。
  2000年后,英国学者大胆推测,这支罗马军团可能来到了中国,并认为该“骊罢”城就是当时汉朝政府为安置流落到中国的古罗马人所建。随后,澳大利亚、前苏联、中国等国家的一些学者也参与了进来,并在古“骊罢”所在地甘肃永昌县境内,发现了一些高鼻梁、深眼窝的村民,认为他们就是罗马人的“后裔”。
  中外学者查阅了大量史书,终于从班固所著《汉书?陈汤传》中获得突破。据此书记载,公元前36年,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兵讨伐郅支单于,战于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时,在这里见到了一支奇特的军队,“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其“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而这种构筑“重木城”防御工事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势,只有古罗马军团采用过。《汉书》上说,陈汤率领的汉军攻克“重木城”,以“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而告胜。
  负责该项科研计划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谢小冬博士指出,对于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民族的源流,可从历史、考古、语言、文化、体质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但这些材料往往容易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获得直接证据,而人体中的DNA核苷酸序列,具有稳定的世代遗传性质,随着DNA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Y染色体非重组区域确定的遗传标记,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解读人群起源、迁徙、演化的“金钥匙”。因此,从群体遗传学角度,利用DNA技术,成了解开这一问题的最大希望。
  谢小冬博士介绍说,几周前,兰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从甘肃永昌县者来寨的91名志愿者身上,采集了全血样本,目前正在进行预备试验。
  当然利用DNA技术进行的研究并不是孤立的,谢小冬博士说,在获得甘肃“罗马军团”群体遗传学的第一手资料之后,他们还将充分结合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甚至风俗习惯、传说等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争取全面、准确地得出结论。
1.下列不能证明古罗马军团可能流落到中国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骊罢城的名字与中国当时对罗马帝国的称呼相同,且它的出现与古罗马帝国要求遣返战俘的时间相同。
B.英国学者大胆推测,罗马军团可能来到了中国,并认为骊罢城就是当时汉朝政府为安置流落到中国的古罗马人所建。
C.班固《汉书》中记载,西汉军队曾在郅支城打败过采用特殊防御工事和防御阵势的奇特军队。
D.中外学者在中国古“骊罢”城所在地甘肃永昌县境内,发现了一些具有高鼻梁、深眼窝外国人特征的村民。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揭开“罗马军团”之谜,许多中外学者投入了大量心血,德效谦就是一位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英国学者。
B.中国古代新疆的“库车”“温宿”城都是以外国国名命名的城,有此为例,“骊罢”城名称的来历就是不争的事实了。
C.《汉书》关于陈汤率军攻克“重木城”的记载,为史学家探讨“罗马军团”之谜提供了重要史料。
D.到目前为止,罗马军团的真正去向仍是一个“谜”,谜底只能等待兰州大学的副教授谢小冬博士来揭开。
3.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郅支城位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所以郅支之战的情况不能作为古罗马军团可能来到中国的证据。
B.文章引用《汉书》《后汉书》中的语句,就是为了说明郅支之战的实际情况,从而推测“罗马军团”的去向。
C.在研究“罗马军团”是否流落到中国这一问题上,外国学者早于中国学者。中国学者的不积极态度不能不令人遗憾。
D.要揭开“罗马军团”之谜,不应该只孤立地利用DNA技术进行研究,必须从多角度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的四季
张洁
  ⑴生命如四季。
  ⑵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到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拚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找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⑶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⑷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⑸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的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⑹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换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⑺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的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⑻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⑼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⑽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人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⑾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⑿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⒀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演绎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⒁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1、文章开头说“生命如四季”。请结合全文回答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第⑶段与全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1)“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请回答这里的“感受”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11——14段内容,回答“在生命的黄昏里”,怎样才能做到“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们把那一种在有别于人类现实生存世界的时空中幻想、构造种种特异生命体验的传奇类小说文体,称为玄幻小说。在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中想象生命的各种呈现方式,玄幻小说的作者们主要致力于描写生命激扬的种种巅峰状态,呈现出浪漫传奇的色调。
  在21世纪初.作为一种新兴的小说文体,玄幻小说突然勃兴为一股强大的网络文学的力量。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文化逻辑和文学逻辑上的某种必然性的。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传奇类文学尤其是武侠文学已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有着强烈的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也就在这一时期,外国大众文艺的诸多形式大量涌入和多种大众娱乐形式的普及,也为新的传奇文学的写作提供了大量异类的思想资源并拓展了想象的空间??说得更具体些,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来自西方与日本的影视、动画、漫画、电脑游戏等文娱形式,都包台了大量的传奇元素,玄幻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土壤的基础上应运面生的。玄幻写手们发挥自己的才情,试图兼容并包一切传奇叙事那些令人激动的故事元素。
  从文体的构造特点来看,玄幻小说常借用武侠小说的叙事技巧。在所有的传奇叙事中,武侠小说对玄幻小说的影响,当然是最为本质和巨大的。我们这里仅谈最为根本的两点。第一,武侠作家们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和想象的格局,成为玄幻写手进一步展开想象的基础。第二,武侠小说从金庸、司马翎开始,就己脱离了单纯肉搏技击描写的层面。他们倾向于把武艺较量描写成为人的精神境界层面的较量,武功描写出现了玄学化的特征。
  科幻元素则是玄幻小说构成的另一块重要基石。当然,这里所谓的科幻,基本上指的软性科幻,也就是借助科学的术语或观念进行自由想象虚构的那种文艺样式。它对玄幻小说的影响特别地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星球犬战》以来的科幻文艺已经展开了大量的关于异度空间的想象。这些想象不仅有重构世界文明的史诗般的宏伟气概,而且在局部细节上也有不少饶有生活情趣的创意。从玄幻作家们的创作来看,他们也颇精于此种笔法。
  其二,软性科幻虽然名曰“科幻”,但所描写的大体为人类生活实际绝不可能者,涉及怪力乱神的不少。
  西方奇幻小说对玄幻小说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通常把以西方中世纪的历史和神话传说为想象背景,将魔法设定为其想象世界中的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在叙事上又追求宏大史诗风格的小说创作,称为奇幻小说。西方奇幻小说有关魔法、精灵、矮人、暗灵法师等等根源于西方文化传统的描写,为中国人打开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想象空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玄幻小说的创作热情。
  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对玄幻小说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大型政治、军事战争的谋略和交战场面的描写上。(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
1.不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丈化逻辑和文学逻辑上的某种必然性的”的一项是(     )
A.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相对成熟的中国传奇类文学有求变的内在要求。
B.西方大众文艺的诸多形式为网络玄幻小说写作提供了众多思想资源。
C.日本影视、动画、漫画、电脑游戏的传人拓展了玄幻写作的想象空间。
D.玄幻写手们发挥自身才情.试图兼容并包一切传奇叙事的故事元素。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武侠小说的叙事技巧及其想象方式和想象格局对玄幻小说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B.玄幻小说中科幻元素表现为既具宏大的关于异度空间抽想象,又有生动的细节描写。
C.主要以历史为想象背景,其中人物依赖魔法存在的西方奇幻小说使玄幻写手获益。
D.西方奇幻小说有关魔法、精灵、矮人、暗灵法师等描写激发了玄幻写手的创作热情。
3.以下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创作中多涉及怪力乱神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玄幻小说创作,所写的在实际中“绝不可能”,也使科幻色彩趋于“软性”。
B.外国诸多大众文艺形式以及科幻和奇幻的创作,最为本质地影响了中国的玄幻小说,这使玄幻小说和西方同类的小说极其相似。
C.中国武侠小说倾向于把武艺较量描写成人的精神境界层面的较量,这意味着受其影响的玄幻小说,会缺失肉搏技击的描写内容。
D.玄幻小说中大型政治、军事战争的谋略和交战场面的描写,直接源自中国历史演义小说中多头政治格局、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独语
何其芳
  (1)设想独步在荒凉的夜街上,一种枯寂的声响固执地追随着你,如昏黄的灯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该对它珍爱抑或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
  (2)人在孤寂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动作也是语言的一种。
  (3)决绝地离开了绿蒂的维特,独步在阳光与垂柳的堤岸上,如在梦里。诱惑的彩色又激动了他作画家的欲望,遂决心试卜他自己的命运了。他从衣袋里摸出一把小刀子,从垂柳里掷入河水中。他想:若是能看见它的落下他就将成为一个画家,否则不。那寂寞的一挥手使你感动吗?你了解吗?
  (4)我又想起了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
  (5)绝顶登高,谁不悲慨地一声长啸呢?是想以他的声音填满宇宙的寥阔吗?等到追问时怕又只有沉默地低首了。我曾经走进一个古代的建筑物,画搪巨柱都争着向我有所诉说,低小的石栏也发出声息,像一些坚忍的深思的手指在上面呻吟,而我自己倒成了一个化石了。
  (6)或是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里面各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衰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7)我的思想倒不是在荒野上奔驰。有一所落寞的古老的屋子,画壁浸漶,阶石上铺着白藓,像期待着最后的脚步:当我独自时,我就神往了。
  (8)真有这样一个所在,或者是在梦里吗?或者不过是两章宿昔嗜爱的诗篇的糅合,没有关联的奇异的糅合:幔子半掩,地板已扫,死者的床榻上长春藤影在爬;死者的魂灵回到他熟悉的屋子里,朋友们在聚餐,嬉笑,都说着“明天明天”,无人记起“昨天”。
  (9)这是颓废吗?我能很美丽地想着“死”,反不能美丽地想着“生”吗?
  (10)我何以又太息:“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是慨叹着我被人忘记了,还是我忘记了人呢?
  (11)“这里是你的帽子”,或者“这里是你的纱巾,我们出去走走吧”,我还能说这些惯口的句子。而我鄢有温和的沉默的朋友,我更记起他:他屋里有一个古怪的抽屉,精致的小信封,装着丁香花,或是不知名的扇形的叶子,像为着分我的寂寞而展示他温柔的记忆。墙上是一张小画片,翻过背面来,写着“月的渔女”。
  (12)唉!我尝自忖度:那使人类温暖的,我不是过分缺乏了它就是充溢了它。两者都足以致病的。
  (13)印度王子出游,看见生老病死,遂发自度度人的宏愿。我也倒想有一树菩提之阴,坐在下面思索一会儿。虽然我要思索的是另外一个题目。
  (14)于是,我的目光在窗上徘徊了。天色像一张阴晦的脸压在窗前,发出令人窒息的呼吸。这就是我抑郁的缘故吗?而又,在窗格的左角,我发现一个我的独语的窃听者了。像一个鸣蝉蜕弃的躯壳,向上蹲伏着,噤默地。噤默地,和着它一对长长的触须,三对屈曲的瘦腿。我记起了它是我用自己的手描画成的一个昆虫的影子——当它迟徐地爬到我的窗纸上,发出孤独的银样的鸣声,在一个过逝的有阳光的秋天里。一九三四年三月二日(选白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注】①作者注:这实际是指歌德。下面的故事是从一本歌德的传记里读到的。
1.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指出“独语”一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1)~(6)为第一部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3)为第二部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第三部分,写阴晦的天色里,一个昆虫的画像成了抑郁的“我”独语的倾听者。
3.作者在第(5)段中,为什么要写“我曾经走进一个古代的建筑物”的经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9)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下列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从主旨及思想表现的角度赏析《独语》
(2)从联想和想象运用的角度赏析《独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