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

【题文】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小题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小题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                                                                
答案
【答案】
【小题1】D
【小题2】陈述内容:孔距心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凶年饥岁,老百姓无法生存,却没有予以救济,及通过牧羊作比孔距心及时醒悟。
陈述目的:让齐王明白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不要对百姓的生死不负责任、无动于衷。仁政爱民,是上至帝王、下至长官都应自觉履行的基本德行。(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其他各项均不合孟子的意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本文属于政论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政论文通常不直接讲道理,而是用比喻类比等方法,因此理解起来难度更大,学生适合人物传记类文章。
【小题2】
试题分析:原文是:“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意思是:“那么您失职的地方也够多的了。荒年饥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抛尸露骨在山沟的,年轻力壮逃荒到四方的,将近一千人了。”孔距心说:“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解决的。”孟子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了。如果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就站在哪儿眼看着牛羊饿死呢?”孔距心说:“这是我的罪过。”
陈述的目的:“知其罪者,惟孔距心。”言外之意是:齐王也不知道自己的罪过,你应该反省:要有责任心,不要对百姓的生死不负责任、无动于衷,要仁政爱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5分)
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①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注】,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注】故:事故,指灾患病丧。
(1)解释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王                  ②怍               
(2)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君子的三乐。
一乐                 二乐                三乐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小题1】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小题2】“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对此的态度?(2分)
                                                                                            
                                                                                           
                           
【小题3】为什么“名正”才能“言顺”? “正名”的内容是什么?(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小题1】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与师言之道与?
                                                                                         
【小题2】孔子遇见穿丧服的、执政的、盲人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分)
                                                                                          
                                                                                          
【小题3】孔子为什么肯定管仲为“仁者”?(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小题1】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小题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如何形象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2分)
                                                                                          
                                                                                          
【小题3】为什么“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7分)

【小题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这段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2分)
                                                                 
(2)你怎样理解孔子在这里所讲的“仁义”与“富贵”的关系?(2分)
                                                                 

【小题2】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向“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