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据此完成小题。小题1:假定某国在一年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50%,货币流通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据此完成小题。小题1:假定某国在一年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50%,货币流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假定某国在一年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5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   元的购买力。该国这一年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0.25 投资增加B.1.25 物价上涨C.0.25 投资减少D.1.25 物价下跌
小题2:2012年我国通胀压力将有所减弱,但依然存在一些上行因素,预计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当通胀因素上行时,会引起(  )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人们的存款会增值 
③会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④外汇汇率必然升高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

小题1:假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都没有变化时,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是1,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都是1。当商品价格总额增长50%,变成了1×(1+50%)=1.5,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变成了1×(1+20%)=1.2,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所以现在需要的货币量是1.5/1.2=1.25,也就是变化后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比原来多了。在本题中,该国并没有多发行货币,所以1元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1.25元的购买力,即货币升值。此时说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将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物价持续下跌,所以选D项。
小题2:通货膨胀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会降低购买力,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故①③正确;通货膨胀会使人们的存款贬值,②错误;④的说法与通胀没有直接关系。
举一反三
在经济生活的学习中,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理解生活。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场景一:小明在商场中看中了一款标价560元的MP5,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
小题2:场景二:小明的父亲是公司老板,经常在外跑业务,在跑业务的过程中,住宿、消费、给家人买东西等经常要随时付款,最适合他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
A.现金B.现金支票C.转账支票D.信用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四组关系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3年2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281 9元。8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169 6元。这标志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创汇改新高,6.11关口近在咫尺。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人民币升值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出口减少 失业人口增加
B.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购买力下降 进口增加 促进经济发展
C.人民币升值 美元相对贬值 国际商品价格下降 国内物价下降
D.人民币升值 进口增加 外汇储备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_______亿元纸币。(  )
A.1 000 1 250 B.1 200 1 350C.1 000 1 200D.1 400 1 30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一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________元的实际购买力。在这一时期,该国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
A.0.80 物价上涨
B.1.25 投资减少
C.0.40 物价上涨
D.2.50 物价持续下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