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某企业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12元,产量为10万件,20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

假设某企业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12元,产量为10万件,20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假设某企业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12元,产量为10万件,20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
A.12元、8元、 120万元B.12元、8元、180万元
C.8元、12元、180万元D.8元、12元、120万元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个别价值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在生产该商品时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社会价值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11年其个别劳动时间为12,20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此时的个别劳动时间应为:12÷(1+50%)=8,而此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变,依然是12,价值总量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商品数量的乘积,此时的价值总量为:12×10×(1+50)=180,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是计算题,但其实考查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生一定要清楚,商品的价值量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举一反三
右图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产一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假定,甲、乙两厂生产同样的上衣,甲厂每10小时生产一件,乙厂每4小时生产一件。比较甲、乙两厂生产上衣的情况,正确的是(  )
A.两厂生产上衣的价值量一样大B.乙厂生产单位上衣的价值量大
C.甲厂生产单位上衣的价值量大D.乙厂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经营水果,乙为甲做果箱。甲为了薄利多销便以较低价格出售水果,这不但使得甲的水果生意火红,而且乙的果箱也供不应求。这说明(   )
A.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B.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替代品价格的变化
C.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互补品需求量的变化
D.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大米的滋味中吃不出它是什么社会制度下生产出来的。这个事实说明(  )
A.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B.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关系
D.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 年油价持续上涨,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油价上涨以后,对于本来就不景气的航空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燃油价格要由每个乘客来分担。出于经济原因考虑,人们出行由乘飞机改乘火车。这是因为(  )
A.火车与飞机是互为替代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B.火车与飞机是互补商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C.两种商品结合共同满足人的一种需要
D.两种商品功能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