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假日办”统计,2012年全国中秋国庆长假期间,虽然减少通行费收入65.4亿元,但却刺激居民出行人次达3.4亿,再创新高,拉动全国实现旅游收入2 105亿

据全国“假日办”统计,2012年全国中秋国庆长假期间,虽然减少通行费收入65.4亿元,但却刺激居民出行人次达3.4亿,再创新高,拉动全国实现旅游收入2 105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全国“假日办”统计,2012年全国中秋国庆长假期间,虽然减少通行费收入65.4亿元,但却刺激居民出行人次达3.4亿,再创新高,拉动全国实现旅游收入2 105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 ②消费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可以带动新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可以促进生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以及消费结构等知识点,②观点错误,消费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靠科技,题干说012年全国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刺激居民出行人次达3.4亿,再创新高,拉动全国实现旅游收入2 105亿元,一方面说明居民的消费结构在变化,另一方面说明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③没有体现,没有带动新产业,故答案应选B。
举一反三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2009—2012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60%、37.30%、51.60%。
(注:2012年,美国、欧盟、日本的消费率分别为87.7%、80.7%、78.6%,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67%左右,而我国消费率仅为49.6%。)
材料二 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由于国民文化消费动力不足,实际文化消费只有1.15万亿元左右,缺口达3万亿元。我国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仅占城乡居民消费总额的10%左右,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3分)
(2)运用《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消费水平?(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二五”期间扩大内需仍是我国的基本战略。下列举措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是 (  )
①降低银行贷款利率 ②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④提高出口商品关税税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面对“节节升高”的物价,我国政府频频“亮剑”,打出了一套控物价、保民生的“组合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4-12月我国消费品价格(CPI)同比涨幅

注: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CPI超过3%的增幅,就是通货膨胀。
材料二 我国政府为控制物价、保障民生采取一系列措施: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连续3次加息;加强市场保障,继续加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供给;对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整顿,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采取的控制物价措施的经济学依据。(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功能和质量;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价格。这是因为
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C.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D.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当中,首次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到2020年,我国消费总规模达到64万亿元。城乡居民将更多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但专家支出:我国长期以来的投资率高于消费率的惯性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扩大消费的基础尚不牢固,让百姓分享更多经济发展成果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 江苏省2012年全省公共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合计5314.31亿元,比2011年增长16.3%,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6%,超过四分之三。在各项民生支出中,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方面的支出2611.36亿元,比2011年增长20.9%;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利事务、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支出2702.95亿元,比2011年增长12.2%。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江苏省财政投入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