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A.两者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B.两者都必须是现实货币C.前者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后者必须是现实的货币D.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A.两者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 B.两者都必须是现实货币 | C.前者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后者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D.前者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后者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
|
答案
C |
解析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它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直接参与商品交换,它的特点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它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举一反三
价值规律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 A.价格的不断上涨 |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C.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制约 | D.价格的持续下跌 |
|
“错峰用电,峰谷电价”,从经济常识角度看,这一做法( ) ①是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体现 ②是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电力资源的配置 ③说明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 ④是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根本性措施 |
材料一:1997年,DVD影碟机刚投入市场,价格高达两三千元。受高额利润的诱惑,国内众多企业投入生产DVD。2003年,生产企业超过100多家,产量接近1 500万台,而国内市场需求最多才500万台。为了在竞争中存活,生产企业展开价格战,价格被压到不足600元。 材料二:国产DVD机的核心技术需进口,从2002年起,国外技术专利企业相继对中国出口的自主品牌DVD收取核心技术专利费,费用占生产成本的20%~30%,从而使国产DVD的低成本优势消失,出口直线下降。 材料三:2004年前5个月,在DVD生产企业云集的深圳宝安区,已有近30家企业先后倒闭。(1)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学道理? (2)结合我国DVD行业的教训,分析说明我国家电企业应如何提高竞争力。 |
《半月谈》载文指出:只讲适应市场,生产者就始终处于被动之中,而且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很多人都是看到当地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现在价格的变化,就回去调整自身的生产。结果你多种,我也多种,你少种,我也少种,等到产品出来了,都卖不出去,都跌价。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同步性震荡”现象。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里所说的“市场同步性震荡”反映了经济常识中的哪些道理? (2)如果你是商品生产者,应怎样避免“市场同步性震荡”的影响? (3)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怎样做? |
上海地铁二号线运营初期,曾实行过2元、3元、4元的票价,每天的客流量仅为2&3万人次。后来,票价降至1元、2元和3元,地铁二号线日客流量随即猛增至13&14万人次。 (1)请问上述现象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知识? (2)票价下调后,在交通高峰时段,地铁又出现乘客拥挤的现象。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