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根据规划要求,改试验区的任务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根据规划要求,改试验区的任务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根据规划要求,改试验区的任务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选择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五是完善法制保障。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点,主要目的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6分)
(2)运用政治生活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有效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工作对我国相关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6分)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立自由贸易区试点,深化推进改革开放的哲学依据。(6分)
答案

(1)①建立自由贸易区,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促进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完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2分)
②选择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对我国相关产业形成竞争压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第三产业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
③加大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有利于培育我国相应的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2分)(如学生根据职能转变和完善立法答出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效果可酌情给1到2分,但不超过总分6分。)
(2)①人大作为我国权力机关要科学立法,制定和健全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实验区管理的法律、法规。(2分)
②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为实验区经济发展管理与服务的能力;(1分)
③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1分)
④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水平;(1分)
⑤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打造阳光政府。(1分)
(3)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2分)设立自由贸易区试点,是通过个别地区深化改革试点,总结积累普遍经验,以便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1分)
②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解决基本矛盾的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分)通过试点,推进改革开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可以得出,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主要有: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我国第三产业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分别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作答此问时注意是对我国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即对人大和政府提出的要求。人大作为权力机关,要完善自贸区的相关法律。政府要依法行政;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政府还要自觉接受监督;同时转变职能,提高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3)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自由贸易区试点与深化推进改革开放的关系,二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同时,设立自由贸易区是一种改革,改革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举一反三
城镇化是拉动消费、增加投资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手段。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及各类国家城镇化率比较
国家
中国
中等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
美国
城镇化率(%)
51.3
85
95
97

图(a) 2012年我国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图

图(b)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图
材料二 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国际需求萎缩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进入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无论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是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处处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1)说明材料一中表、图各自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论证“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多样性分析我国为什么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国有资产在各行各业中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成分占优势地位 
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提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材料反映了
①现代市场体系具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特征 
②我国对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不再设置任何门槛
③我国整合金融资源,增强金融机构活力 
④我国完善金融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服务于虚拟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轿车已进入普通家庭。没有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轿车的强烈需求。这主要说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由于我国众多城市缺水严重,水价节节攀升,人们的消费观念更新,海尔停产非节水型洗衣机取而代之以国家A级标准生产洗衣机。这说明(  )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③在买方市场上,消费决定生产 
④生产和消费相互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