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就业率的是(   )
①政府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手段支持创业
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展自主创业 
④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利用市场调节就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就业的形势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②观点错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企业的责任,其主体是国家,题干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这说明市场调节已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故④与题意不符,①③均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答案应选C。
举一反三
材料一 下表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财政收入
18.5%
24.24%
31%
23.1%
11.7%
21.3%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4.2%
材料二 已开启的“十二五”,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中实现“国强”到“民富”的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到“民富”的“美丽转身”。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从我国经济制度的角度说明怎样由“国强”向“民富”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美丽转身”?(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创新是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已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产品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如右图中实线所示,它常常也成为一个普通企业的生命周期,而创新驱动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表现为图中的虚线。

指出企业创新的内外驱动力(4分),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图示分析企业创新对个人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今年1月24日发布的中国保险业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称,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商业养老保险迎来机遇。商业养老保险即依据个人收入情况从年轻时开始定期缴纳保险费,从合同约定年龄开始持续、定期领取养老金的人寿保险。这里的商业养老保险( )
①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   ②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
③具有流动性好的特点     ④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82万亿元人民币,非公有制经济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在GDP总量中所占比重超过了60%,对就业贡献率超过80%。在新增就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率更是达到90%。这并不表明(   )
①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非公有制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跃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所谓的“收入倍增计划”。下列对“收入倍增计划”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②有利于增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③有利于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④有利于城乡同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