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中国与部分国家研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图2 中国与部分国家竞争力指标得分注:2013年

(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中国与部分国家研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图2 中国与部分国家竞争力指标得分注:2013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中国与部分国家研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图2 中国与部分国家竞争力指标得分
注: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  注:分值满分为7。
材料二   广东新型科研机构H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完全按照企业经营模式运作,自负盈亏;所有员工按照业绩进行激励,以专利成果、技术入股的方式,开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让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当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仅用5年,H的收入便从千万元增长到10亿元量级,并孵化出了一批高成长型企业。
(1)解读材料一中我国的经济信息,(4分)并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9分)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紧迫的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对此进行论证。(8分)
答案

(1)①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或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稳步提高);(1分)但我国科研机构质量和创新能力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2分)研发支出的不足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1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答出“研发投入的绩效不高”,加1分。
②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3分)发挥好政府的支持作用,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研发的投入,提高研发投入的绩效,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3分)坚持管理创新,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3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答出“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或“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或“建立研发人员报酬与市场业绩挂钩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2分。
(2)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4分)
②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破除束缚创新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通过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明确解题的步骤。首先是读表头,把握主旨;其次是读数据,了解具体内容;最后读小注,作出必要的补充。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得出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我国科研机构质量和创新能力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研发支出的不足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的信息。针对第二小问考生可以从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收入分配制度分配的制度的原则。
(2)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是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然后说明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的方式的知识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解放发展生产力。
举一反三
库兹涅茨曲线表示的是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曲线,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    
A.b点比a点经济发展状况更好B.c点比b点经济发展状况更好
C.d点比c点经济发展状况更好D.a点比d点经济发展状况更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2007年一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指 标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财政收入
5.13万亿
6.13万亿
6.84万亿
8.31万亿
10.37万亿
11.72万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86元
15781元
17175元
19109元
21810元
2456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140元
4761元
5153元
5919元
6977元
7917元
(1)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
材料二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请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12分)
材料三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3)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如何全面深化改革。(1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013年为0.473,是2003年以来最低点。我国基尼系数降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降低 B.我国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障碍
C.我国把促进分配制度改革摆在首位D.我国通货膨胀情况已得到全面抑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5月起,广东省各市提高并实施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全省平均增幅为19.1%,汕头市的月最低工资标准调高到1130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
A.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B.初次分配重视公平的措施
C.实行按劳分配的体现D.再分配更注重公平的体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