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但近些年来,城乡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社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但近些年来,城乡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但近些年来,城乡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等,造成部分群众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头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就跑输了GDP。
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首年,也将是收入分配改革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1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
(1)联系材料,说明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6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8分)
(3)联系实际,运用有关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
(6分)
答案
(1)①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②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稳定,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不断走向共同富裕。
(2)总体来说,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2分)
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6分)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落实最低工资标准
③加强调控,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调控收入差距。
(3)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2分)
②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说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同时也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2分)
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分)
解析
(1)本题以推进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为切入点,考查改革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时注意设问的是经济意义,国家改革收入分配有三个目的,一是增长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三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后劲,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的确定后,再回答意义就相对简单了。
(2)本题承接上一问,如何实行收入分配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本题属教材知识的再现,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调节分配政策是在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的措施,因此,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壮大经济力量,是促进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前提。具体措施直接再现教材原理即可。
(3)本题以实践的观点为考查对象,用实践的观点认识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回答所学的有关实践的基本知识,包括实践的含义、特点、实践活动的形式,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等,然后对照材料逐一分析。具体步骤为首先确定收入分配改革是人类实践活动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其次分析变革社会的实践对其他实践形式的关系;再次分析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
举一反三
2006-2010年是我国民生显著改善的五年。从取消农业税,到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从基本医疗保障的城乡基本覆盖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我国正在切切实实的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国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推进          政府建设;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2分
2、近年来,包容性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新课题。倡导包容性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有重要意义。实现包容性发展必须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意味着当前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时要(  )(单选,2分)
A.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B.把提高效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C.通过牺牲经济效率换取社会分配公平
D.通过提高效率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3、我国政府为了改善民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改善民生的措施分别属于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按照归属关系将它们连接起来。(每项措施只使用一根连接线)5分

4、就业是民生之本。伴随着春运返程客流高峰的到来,上海市政府在火车站广场竖起LED大屏幕,使来沪就业的农民工一出车站,就能方便获得与就业相关信息。这表明上海市政府在履行(  )(单选,2分)
1.      保障民主职能              B.社会互助职能
C.公共服务职能              D.社会救济职能
5、改善民生是要让人们生活幸福。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首次对我国294个城市进行了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居民幸福感程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并非呈现直线关系:收入增加,幸福感上升;而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的增加不再明显;当收入继续增加时,反而会出现幸福感下降现象。
(1)在下边的坐标系里,画出表述两者之间关系的曲线。2分
(2)报告显示,除了香港以外,上海的城市竞争力最强,而居民幸福感排名却并非如此。从“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的角度,提出一条能够提升上海市民幸福感的有效措施。1分
                                                      
6、“伴着晨光,‘上海发布’今天正式上线了,这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这里将为关心上海的您,提供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实用资讯。我们聆听市声,分享快乐,感受进步。欢迎围观,共话上海”。这是2011年11月28日上午来自“上海发布”的首条微博“招呼语”,马上吸引了众多“抢沙发”的网友。网友“天使”评论道,“政府开围博,给力!希望真有所作为,传递民生”。请用政治学第三课“国家机关 以民为本”相关知识回答政府开设政务微博对其有何重要意义。3分
                                                      
7、就你最关心的问题,在该政府微博上发表你的观点,字数不多于140个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曾经有一份资料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10年间只涨了67元钱,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企业必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体现了(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C.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进一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漫画,回答15-16题。
15.该漫画说明,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 )

A.明晰土地产权制度,真正让农民从土地中享有权利,使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B.使土地私有化,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稳定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促进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克服宏观调控制约
小题1:对漫画中财产性收入认识正确的是( )
①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可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②是指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益
③允许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会改变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格局,改变农村现行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私有化
④允许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会极大释放农村社会的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838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必须扣除个人总收入中
①消费支出   
②缴纳的社会保障金   
③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④银行储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社会公平与经济市场化是兼容的,我们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学会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而不要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这是因为
A.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非常困难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D.政府加强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