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制了“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制了“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制了“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材料二  《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化改革必然带来固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要深刻认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三  《决定》第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政策目标,促进人民受教育的公平正义。教育公平不是纸上谈兵,关键是把政策落到实处。迄今为止,国家先后出台过《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政府部门必须牢记改革使命,努力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教育部门必须谨记自身职责,把改革政策部署一一落到实处,力争教育公平早日实现。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12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材料中深化改革的价值选择的正确性。(8分)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谈谈对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认识。(12分)
答案

(1)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②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3分)③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3分)
④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真正做到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发展。(3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决定了当前改革要有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通过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③价值观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每点2分,若从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历史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角度作答也可。)
(3)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推进教育公平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要求(3分)
②体现了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并把教育公平落到实处,有利于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人民受教育的公平正义。(3分)
③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推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分)
④政府部门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落实改革政策以维护教育公平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和对人民负责的宗旨和原则,也体现了政府积极履行文化职能。(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考生可以从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市场各种生产要素平等竞争提供基础和载体;再次可以从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减少必要的行政干预的角度分析说明,还可以从加强法规和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形成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格局。
(2)对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分析说明是由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其次可以从改革是社的要求的角度说明;最后可以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对于促进教育公平,考生可以从我国的国家性质的角度说明;其次可以从我国的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角度进行说明;再次可以从政府的角度分析说明这是政府的应该履行的职能和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举一反三
2013年6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某班以“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甲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云南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他们找到2013年相关数据并绘制出以下图表:

(1)概括图中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据此,甲组同学认为应该大力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在这一问题上,他们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A: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不可逆转。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应当从市场中寻求出路,将资源推入市场,实现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
观点B:文化遗产作为公益性很强的资源,开发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政府应该出台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科学规划、审慎管理。
(2)请从以上两种观点中任选其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进行评析。(9分)
乙组同学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他们以哈尼梯田为例开展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哈尼梯田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具有丰富的价值。它是哈尼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凝聚着哈尼族关于人居环境选择、生态保护、社会结构等方面独特的经验。它是哈尼族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为哈尼族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它是红河南岸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根本、和睦相处的见证。
(3)结合乙组探究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8分)
丙组同学通过探究达成以下共识:
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片面追求“发展”,也不能过分强调保护。要根据各地发展条件,量力而行,区别对待,尤其是那些适合市场的文化遗产更应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开发和保护的各种因素,加强“顶层设计”。
(4)请你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对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认识。(9分)
丁组同学在探究中发现,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以下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文化保护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部分文物部门保护不力甚至存在监守自盗;文保单位的资金预算不足,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比重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联合国组织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的合作亟待加强;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存在随意刻画、破坏古迹原貌等行为。
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三条建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是
A.宏观调控B.财政C.市场D.计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B.行政手段C.法律手段D.道德手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共32分)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主要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产能
产量
利用率
粗钢
10亿吨
7.2亿吨
72%
电解铝
3000万吨
1988万吨
72%
水泥
29.9亿吨
21.8亿吨
73%
平板玻璃
10.4亿标箱
7.1亿标箱
68%
造船
8010万载重吨
6010万载重吨
75%
 
注:目前普遍的标准是,产能利用率小于75%为严重过剩。我国新兴行业风电设备制造的利用率只有67%,光伏电池为57%、多晶硅只有35%.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并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化解产能过剩为什么要以市场为主导?(12分)
材料二:钢铁是河北的支柱产业,但钢铁又是耗能和污染大户,其污染造成的雾霆天气给当地群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当地政府下定决心解决这一问题.尽管化解产能过剩,压缩淘汰产能7000万吨,将涉及就业人员数百万人,影响GDP上千亿,但当地政府仍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结构转型,政府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解决遗留问题,真正实现让人民满意的活动效果。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当地政府应如何履职才能让人民满意?(10分)
材料三: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任务之一。R集团会司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秉承传统文化“和为贵”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和原则;挖掘“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鼓励员工开拓进取,为企业创新发展献计鼓策的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应当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极具活力的经济体,在发展生态文明上具有较强的体制优势和发展动力,体现在
①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可以举全国之力,让全体国民共同参与
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              ④我国市场经济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根本目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