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
材料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把“常回家看看父母”写进了法律。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要,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与探亲休假的权利。
针对“常回家看看父母”这一点,打工者甲:法律真能让我带薪休假、帮我买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我一定常回家,打工者乙:谁不想幸福,不想父母妻儿?如果在落后的家乡能找到工作谁还出来打拼,打工者丙:谁听不出老爸“家里都好”的谎言?但为了给老板“好好工作”,平时也只好打个电话报平安了。
(1)根据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9分)
(2)结合材料二,用科学发展观阐述国家应如何破解材料所反映的老年人生存困境?(8分)   
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对老龄事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应用,是对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探索。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全国人大常委会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体现。(9分)
(2)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国家要不断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家无论是制定法律还是采取其他措施都要以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以人为本,使人人、家家幸福;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宣传教育、社会保障、严格执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国家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美好、协力共进的幸福中国。(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较为明确,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即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但还需要针对题中法律的修改进行进一步的定位具体知识点。从唯物论角度出发认识法律的修改,即意识的改变,基本理论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认识论角度出发,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对法律进行修改完善,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外从法律的修改看,正确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体现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科学发展观,题目类型措施类。由于本题仅涉及一个知识点,就需要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展开进行表述,即包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然后结合老年人生存困境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措施类题目的语言表述即可。
举一反三
(16分)材料一: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8分)
材料二: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环境恶化,从而被称为“雾都”。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大雾中,导致两个月内一万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
这让古板的英国人痛下决心,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关闭城内污染企业、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建有大型环形绿地……。英国人用30年的时间治理环境污染,走出一条与城市经济社会和地理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治理之路。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借鉴英国经验,治理环境污染。(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①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为60%。当人均GDP45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②中国人均GDP:2009年3700美元,2012年6500美元。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
A.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B.把GDP作为建设成就的唯一指标
C.统筹城乡、区域均衡发展D.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务院采取措施稳定经济发展和市场价格,狠抓节能减排不放松,并重申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些措施能反映科学发展观内容的有
①发展是第一要务               
②根本方法是统筹城乡发展
③核心是以人为本               
④基本要求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家庭农场以土地流传为目标,创新流转方式和经营模式,通过家庭经营方式的升级,使分散的小农经营发展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无疑会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
①完善了农村的政治制度,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
③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④有利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