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材料一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材料一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材料二   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A市政府应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经济的基础地位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经济与文化关系,传统文化
(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答案

(1)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注民生,尊重民意,政府履行好职能,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2)观点一: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经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
(3)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②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③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4)①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消费主义鼓励人民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解析

(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措施类选择题,首先明确主体是政府,联想到政府有关知识,再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居民收入,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答题即可。难度不大
(2)本题属于评析题,观点有正确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题中观点只看到了经济建设的作用,而忽略了生态建设的作用,答题方法是正确的部分要给予肯定,说明对的理由,错误的地方出了指出来,还要加以改正。要靠经济建设的作用,经济是基础,同时也要好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
(3)本题考查文化生活,材料中勤俭节约时代内涵的依据,不同时代赋予勤俭节约精神不同内涵,体现了一定文化反映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坚持。答题方法: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关键词,来获取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4)哲学生活材料题,首先明确范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其次,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最后,理论与材料相结合。题中消费主义是错误的价值判断,人们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及其依据。
【考点定位】政府的有关知识;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经济的基础地位;经济与文化关系,传统文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举一反三
2012 年11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城乡发展一体化
B.推动科技创新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优化产业结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高一学生晓峰想写一份研究报告,比较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他应收集的统计数据有 (    )
①人均道路面积                         ②人均绿地面积
③食品抽检合格率                       ④每万人病床数
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⑥单位GDP能耗
A.①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与中国相关的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材料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承接了发达国家纺织、钢铁、家电等制造业产业转移。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企业主要以贴牌或组装加工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赚取微薄利润,绝大部分利润被品牌持有者获得。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换。
(2)联系材料一、二,结合你对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理解,说明培育和发展我国自主品牌的必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确保到     年实现全面     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A.2015建设B.2020建成C.2020建设D.2050建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2013年1月5日,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铿锵有力地告诫与会人员。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体现了
A.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B.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C.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D.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让人民得到实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