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创造农业.农村

材料一:200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创造农业.农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200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创造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材料二:某校政治老师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学生回家乡作“三农”问题的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一位同学在社会调查报告中写道:“我的家乡原来经济十分落后……迷信盛行。去年,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团入村住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立‘科学文化读书室’.建立‘科技示范户’.‘干群同心户’等。了解群众愿望,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出谋,启发群众如何走向市场,引导群众树新风.破迷信,打开了农村工作新局面。农民眼界开了,与政府的距离近了,农民找到了致富路——推广绿色蔬菜种植。家乡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丰富了,传统古老的花灯队成立了,并参加国家级比赛捧回了大奖杯。”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 从哲学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6分)
⑵该中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总结的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经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答案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党要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因为搞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独立自主的地位。(6分)
(2)①坚持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指导工作。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农村发展工作方针。(2分)②坚持发展的观点,大胆开拓创新(2分) ③坚持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走群众路线。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2分) ④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农民素质。(2分)
综合评价分2分。(8分以内不加分,9~11分内加1分,12~14分加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4分)表1:2001-2008珠三角九市经济发展状况 单位:(%)
表2 :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发展方式

表3:珠三角产业结构与部分世界发达地区比较

(1)表1、表2、表3各反映了什么现象?(6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就珠三角如何实现成功转型提几点建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哈佛商学院的《2008~200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科技储备指标落后于“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处于全球第77名,另外,我国的知识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很低,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而我国目前仅为39%。要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我国必须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优好型社会
③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④坚持科教兴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选择。为此,就必须
① 多建高科技工业园
② 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
③ 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④ 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某校高三同学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网上讨论。
【幸福蓝图】
网友[郑华淦]认为, 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民生,“十二五规划”描绘人民幸福蓝图。
网友[忘情水]认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人民的期待,让全体公民分享发展的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网友[天山夏雪]认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意义重大。
【智慧蓝图】
网友[文海]认为,五中全会关于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网友[白峰]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网友[林伟]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科学蓝图】
网友[中国涵之]认为,我一直关注《人民网》的动态,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献言,内容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网友[最强90后]认为,互联网日益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因其形象的虚拟,客观上存在内容的虚化,少数网友会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甚至是指责和埋怨。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实现“两个同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发表你的看法。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建立网络平台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必要性,并就公民如何正确利用这种参与形式提出建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09年10月—2010年11月的CPI走势

注: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有通货膨胀风险。
材料二:2010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物价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起来,把稳定物价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材料三:2010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度调整: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出于“保增长”   的需要,考虑到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导致CPI上涨的原因(5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我国政府稳定物价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