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材料一:2006年—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注: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德国是6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材料一:2006年—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注: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德国是6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材料一:2006年—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注: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德国是60%,日本是33%
材料二: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2006年-2011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1)材料一蕴含了哪些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上述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请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①材料一反映了2006年-2011年,我国的货物进口额和出口额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受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滑。
②我国的货物出口额都大于进口额,表明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外贸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还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 )
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加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④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创造自主品牌。
⑤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举一反三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引进外资力度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水资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的508亿m3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m3,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m3,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指出我国国家机构在水资源保护中行使的职权,并分析他们履行职权时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原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政府承诺在“十二五”期间将工业部门用水效率提高30%。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会采取哪些经济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材料二: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水利改革基本原则体现的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我国在水利改革中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党和政府把“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放到民富与国强相同重要的位置上,特别强调要提高农民收入等中低收入水平上时,那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就自然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某校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学习‘十二五’,进一步关注农民问题”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
【我们共同关注】第一小组同学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是持续快速增长的,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919元,增幅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10.9%,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这是历史少有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持续扩大。 
(1)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在过去的五年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持续扩大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共同分析】第二小组同学了解到:江苏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文化消费水平低,文化活动以娱乐性为主,文化消费缺乏引导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文化供给未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真实文化需求,传统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制约等。然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却表现出逆势上扬的态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初步显现。
(2) 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发展好文化产业就能够满足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共同努力】第三小组同学了解到:农民出身的大学生群体对自己的社会定位还存在很大反差。小张出身农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工作。但是他与进城打工的父兄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他在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中,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相反,女大学生白一彤却立志新农村建设,带领本村父老乡亲勤劳致富,大力发展本村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最后她以高票当选为该村村委会主任。
(3) 请你帮小张拟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并运用人生价值观知识解释拟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图表一 2006~2010年江苏高新技术产值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变化情况

图表二 2006~2010年江苏R&D经费及所占GDP的比重

注:R&D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的英文缩写。该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强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2010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再次位居全国第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材料二:江苏“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推动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