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是泽被后代的伟大工程。这两项工程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必须首先进行专家论证其可行性,然后由有关部门写出详细报告,再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审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是泽被后代的伟大工程。这两项工程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必须首先进行专家论证其可行性,然后由有关部门写出详细报告,再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是泽被后代的伟大工程。这两项工程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必须首先进行专家论证其可行性,然后由有关部门写出详细报告,再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才能进行具体实施。这说明
A.这种决策是民主决策,能够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这种决策与人民利益无关
C.这种决策属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来参与民主决策
D.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
A
解析

举一反三
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平台。某校高三(2)班的同学以“网络反腐”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的材料。
材料一 近年来,来自民间草根的网络监督取得了很大成效:“躲猫猫”、“钓鱼执法”、“天价烟”……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在考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工作时指出,要高度重视网络举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网络举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8分)
材料二 《中国党建辞典》把“网络反腐”这一词条收录其中。“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在反腐败斗争中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工作平台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局长日记”、“艾滋女”事件——一个个沸沸扬扬的网络“热点”不断引发争议:这到底是“网络监督”还是“网络暴力”?到底是“网络民意”还是“网络炒作”?“网络自由”的底线在哪里?……
(2)请你就公民如何利用网络行使监督权提出3点合理化建议。(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3.84亿,网站总数有287.8万个。25岁以下网民占到51%,30岁以下的网民占到70%左右。年轻人成为网民的主体,他们乐于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舆情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进入中国政府网访谈会,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并表示,“我一直十分关注网上网民提出的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网络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       (   )
①网络成为倾听民意的重要平台       
②网民的监督有利于改进党和政府工作
③网络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④网络成为政府公开信息的唯一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中国人权》白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每天人们通过论坛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这主要表明
A.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在不断扩大
B.政治自由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C.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成为中国政府执政为民、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
D.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山东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陆续进行,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在县、乡和不设区的市实行普选人民代表,在设区的市和省以至中央实行间接选举,并且不断扩大差额比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实行差额选举制度的意义是                        (   )
①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更多选择余地
②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互竞争
③有利于保证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能彻底杜绝选举中的虚假宣传和权钱交易现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小题2: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各级党委普遍采取设置举报信箱、开通“12380”举报电话、派出督查组等多种方式,对换届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严厉查处换届选举中的不正之风。这表明                                        (   )
①选民能充分了解候选人,当选代表能依法行使代表权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的基层民主已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小题3: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下列关于这种选举方式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有                           (   )
A.是世界各国的惯例
B.是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C.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D.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