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1年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半个世纪以来

材料一: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1年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半个世纪以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1年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半个世纪以来,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同志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值此***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之际,国内外媒体热炒“雷锋精神”。
材料二:雷锋精神是美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世界之中还有很多不同的美,值得我们尊重。正如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结合材料一,请你从文化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角度,说说雷锋的成长足迹和雷锋精神对我们人生的启示。(11分)
(2)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来回答:怎样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12分)
答案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雷锋精神激励着我们的成长,我们要向雷锋学习。(4分)
②文化的影响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国家号召向雷锋学习,国内外媒体热炒“雷锋精神”给我们提供了学雷锋的环境并激励着我们成长。(4分)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雷锋精神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2) ①“各美其美”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分)
②“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分)
③“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微型机和活力。(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文化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难度不大,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透彻,全面。文化的作用的角度主要是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主要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等方面。考生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意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即我们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同时尊重其它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举一反三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家风源自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我国古代人大多以家族聚居,家族在代际传承中持守一种较为恒定的价值理念,并在这种坚持中形成了整个家族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家风。在古代,家风构成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影响和决定了他一生的品性。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因此,家风成为社会风气的调节器,被官家所推崇褒扬。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社会条件与封建中国截然不同,人口的高速流动早就瓦解了当初的所谓“家族”,家庭单位相对变小,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批判的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1﹚是否重拾“家风”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表明你的态度并阐明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谈谈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家风。(10分)
﹙3﹚好的家风标准引发人们纷纷讨论。你认为评判好的家风应该坚持什么标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报道,首届徐悲鸿艺术节将于2014年4月28日至5月2日在宜兴举行。“多给大家带去艺术的熏陶。”徐悲鸿之子徐庆平道出了举办艺术节的目的。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曾使许多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参加文化活动, 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审美水平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时代精神在文化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徐本禹怀着回报社会的信念,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坚持在贵州支教,而且不要一分钱工资。这表明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李***总理在全国人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他满怀信心地表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一定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
(1)根据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你如何理解李总理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的说法。 (14分)
材料二 《报告》中李***总理还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2)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的内涵。(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江苏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4年2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