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远的大草原逃荒,谓之“走西口”。这一走就走了300

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远的大草原逃荒,谓之“走西口”。这一走就走了300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远的大草原逃荒,谓之“走西口”。这一走就走了300多年,它对内蒙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走西口”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旅游活动
D.口语传播
答案
B
举一反三
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     ]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
B、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C、加强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趋同
D、不断发展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0月开始至2012年1月,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先后在意大利12个大区的20多个省市展开。活动中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戏曲,木偶、皮影等,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这里持续亮相。阅读材料,回答1~2题。
1、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     ]
①中意民族文化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实现融合
②缩小甚至消除中意两国文化的差异
③两国在文化交流中的取长补短,实现文化创新
④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的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鲜明的时代性
D.明显的优越性
题型:黑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故宫博物院与IBM合作历时3年开发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正式启动。今后,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轻点鼠标就能足不出户免费“游览”虚拟故宫全貌。这一事实说明 [     ]
①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③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黑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 [     ]
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②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
④迅速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题型:黑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