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亿人。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

材料一:“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亿人。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

题型:0115 月考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亿人。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介入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特点,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1)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农民工为什么能够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2011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竭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两岸应积极面向未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
(2)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由国家汉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汉字五千年”主题演出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举行。这次“汉字五千年”的巡演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澳大利亚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情,为加强中澳教育和文化交流、增进两国友谊添砖加瓦。
(3)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中澳进行文化交流的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人口迁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推动了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交流传播,从而推动城乡的文化创新;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农民工的社会实践,有利于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城乡的大众文化。
(2)①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两岸的统一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不竭的力量之源。两岸统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两岸统一,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等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可使世界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繁荣发展。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通过文化交流,既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澳两国文化交流不断,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使本民族文化不断丰富,也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举一反三
2011年9月29日,第四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参会人员围绕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创新、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询进行对话交流。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形式,它

[     ]

①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使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③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题型:0114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印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文化交流一直是两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7月11日,中印文化艺术界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印两国学者共同研讨“谭云山现象”,并展望21世纪中印文化交流的前景。谭云山是一名杰出的中印友好全都。1928年,他接受印度诗圣泰戈尔的邀请到印度国际大学作者,从此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并潜心研究佛教和印度文化。1937年,谭云山创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数十年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为构筑中印文化桥梁、传播中印文化付出了比重的精力,他本人也被誉为“现代玄奘”。
材料二:2010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印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大舞台”活动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印青年交流从传统文化入手,很有意义。中国的太极拳、书法、茶艺和印度的瑜伽、音乐、舞蹈是两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尽管文化形态各异,但都蕴涵自然、和谐、包容之美。他希望两国青年朋友在交流切磋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能够领悟和传承其精神内涵,成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朋友、好伙伴。
(1)简述“谭云山现象”的文化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就我国如何推动文化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4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

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其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一国GDP的比重必须达到5%或者5%以上,才算是支柱产业。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美国的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4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故宫博物院与IBM合作历时3年开发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正式启动。今后,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轻点鼠标就能足不出户免费“游览”虚拟故宫全貌。这一事实说明

[     ]

①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0118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8月21日,国家副主席***同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共同参观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和都江堰水利枢纽。***同拜登来到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共同参观这座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无坝引水工程。材料说明

[     ]

①文化交流有利于相互了解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型:0118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