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浙江部分城市再次出现了“民工荒”。在不缺劳动力的中国,今年的民工荒超出不少人的预期。根据2011年3月份劳动保障部门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招工难

春节过后,浙江部分城市再次出现了“民工荒”。在不缺劳动力的中国,今年的民工荒超出不少人的预期。根据2011年3月份劳动保障部门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招工难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春节过后,浙江部分城市再次出现了“民工荒”。在不缺劳动力的中国,今年的民工荒超出不少人的预期。根据2011年3月份劳动保障部门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招工难”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金属包装、电子电器、机械加工等生产密集型行业。企业中只有28%基本完成了今年的招工计划,大多数企业仅完成了招工计划的50%—80%。杭州市某高中高二(6)班同学围绕“关注民工,关注中国未来”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参与讨论)
目前,我国农民工有2.3亿左右,其中80后占一半以上,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新生代民工,跟以前拖着蛇皮袋进城的农民工不一样。他们学历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出大力气,流大汗”的体力打拼,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
(1)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言献策)
在研究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过程中,小王同学发现农民工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工乱丢垃圾,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少,在农民工生活的圈内,赌博、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等。在城市的舆论场里,很少能够听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声音。他们的户籍在乡村,但是很多人没有回乡参加村委会主任“海选”,而在城里他们又往往难以参加政治选举与公共生活。他们应该尽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来,从而能够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2)请你针对上述问题,分别从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地角度提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心对话)
高中毕业但未考上大学地小李没有什么工作经历和技术经验,只能随父亲在城市地建筑工地打工,可是连水泥也搬不动。杭州一家医药公司准备招聘500名一线生产工人,前去应聘地小李想坐办公室,而这部分岗位基本安排给了大学生。小李很苦恼,希望作为同龄人的你跟他谈谈。
(3)请列出谈话要点,并指出相应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观点是片面的。城市劳动力需求量大增,农民工主体转向新生代农民工,旧的用工模式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公新的期待,于是一些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等其它方式。劳动力结构变化,是其重要原因。因此,观点有合理的地方。但是,今年的“用工荒”现象是经济起稳回升、产业调整滞后、区域竞争加剧、农民工劳动报酬等合法权益能付得到保障、企业能否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是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结果。
(2)文化生活角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其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地质腐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建设,引导人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生活角度: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证新生代农民工有序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立法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谈话要点: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地接受挫折和困难;正视自己的弱点,扬长避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脚踏实地工作。唯物辩证法依据;事物发展的方向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矛盾具有普遍性;注重量的积累。
举一反三
前一阶段在合肥开展了“我是公民”的主题活动,引起广泛反响,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这项活动的开展[     ]
①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②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②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     ]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某校高三(1)班开展了“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党和政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大家围绕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展开了讨论。

(1)有同学认为,“只要实现公平分配,就一定能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
随着探究的深入,同学们发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我们党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宏观调控,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2)我们党在应对形势变化时是如何自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言献策
大家在探究中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少年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旺盛,因此,同学们在全校进行了一次“文化消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普遍感觉文化市场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书本中宣扬的道德标准往往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现存在着矛盾;许多主旋律作品人物和事件模式化,缺少吸引力;大量的远离现代生活的宫廷片和搞笑片充斥荧屏;媒体盛行“拿来主义”,开放性有余,本土化不足等。
(3)针对上述文化问题,请你就如何“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全国人民也积极开展向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这不仅显示出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力量,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团结不屈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     ]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辽宁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