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贤哲提出过许多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思想的是:①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贤哲提出过许多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思想的是:①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贤哲提出过许多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①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②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③寒温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   ④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指的是天人之间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天不能干预人间的治乱祸福,而人也同样不能干预天(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人对自然界有一定的主观能动作用,天对人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制约,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这种“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质是主张将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来考虑,既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思想,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强调的是不要采用竭泽而渔的政策,要给生物以修养的时间,维护生态的平衡,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寒温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指的是天气的寒温,是天地的节气所决定,不是人所能影响的,这已经很明白了,并未体现生态文明思想,故③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②项中“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做法与生态文明思想相违背,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举一反三
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D.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13年9月29日,两名游客穿着传统服饰在北京景山公园万春亭拍照,她们身后的故宫笼罩在雾霾中。雾霾的主因是气象因素,如果不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灰尘、硫酸、硝酸等微粒,就不会成霾。这说明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人的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④自然界的变化发展遵循固有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寒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善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雾霾现已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迫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下表为不同时代的人对自然的认识。
时代
主要观点
古代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近代
人类能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人类大规模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
现代
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为自然、人化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客观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必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④人为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源于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