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座丰碑,也是我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过程提出者形成党的群众路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座丰碑,也是我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过程提出者形成党的群众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座丰碑,也是我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过程
提出者
形成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
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革命时期
(1921—1956)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根据群众的需要和愿望领导群众前进,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自己解放自己。
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明确提出人民利益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
……
……
以***为***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
现阶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主要内容,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材料二  2013年 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召开后,H省坚持以***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会议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工作中进群众家门、进街头巷尾,与群众坐一条板凳,和群众拉家常等;调研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真话、听实话,他们把基础条件差、工作薄弱和艰苦偏远的地区作为调研点,倾听群众呼声,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立说立行、立说立改,做到了群众提出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促进社会和谐。
(1)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观点的深化过程。(12分) 
(2)运用实践的知识说明H省是如何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9分)
答案

⑴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从革命时期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到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到今天群众路线的“四风建设”,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深化了群众路线的认识。(6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到“人民利益标准”,再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6分)
⑵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H省对群众提出的实际问题,做到立说立行、立说立改。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H省把基础条件差、工作薄弱和艰苦偏远的地区作为调研点,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困难。③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H省坚持工作中进群众家门、进项目工地、进街头巷尾,与群众坐一条板凳,和群众拉家常等。④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H省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以***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促进社会和谐(每个要点3分,答出3个要点即可得9分)(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类试题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找出观点,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此类题,一要明确题目要求归纳的是原理还是现象;二要明确题目要求归纳的对象,是每则材料分别反映还是共同反映。设问是回答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观点的深化过程,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知识点来展开。(2)本题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本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从实践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征、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等知识点去说明。
举一反三
当地时间2013年9月20日晚,首次作为中国外长访问美国的王毅在美国演讲: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针对当前中日两国的局势,有网友发表言论说:“中日两国的局势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中日两国的局势变化那是徒劳的。”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①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②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1964年科学家提出“上帝粒子”理论以来,人类对“上帝粒子”的探索不断深入。 2011年欧洲核子中心宣布发现“上帝粒子”迹象,其后考虑实验误差,宣布实验结果无效。2012年7月4日,该中心发现新亚原子粒子,疑似“上帝粒子”。但确认“上帝粒子”存在与否仍需不断探索。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漫画《情人》(作者:方成)的哲学寓意是
A.世界观决定于方法论
B.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等物理知识,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从哲学上看,太空授课的意义是
A.自然科学为科学探索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航天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认识客体的能力
C.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精神是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关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下半年我国即将发射嫦娥三号。嫦娥三号探月飞行器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等关键技术,实现国人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嫦娥三号”进入轨道后,绕月飞行速度为15千米/秒,这表明
A.绕月飞行是“嫦娥三号”的唯一特性
B.“嫦娥三号”的相对运动是其存在的方式
C.“嫦娥三号”的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D.“嫦娥三号”是运动的“嫦娥三号”,运动是“嫦娥三号”的固有属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