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

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
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③自觉的能动性的活动
④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及特征。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特征。材料中应当艾滋病需各国“加强交流、通力合作”表明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故④可以入选;材料中为共同应对艾滋病设立“世界艾滋病日”表明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故③可以入选;①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选;②中“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故不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项。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认识、真理都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A.①②④B.②④C.①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0月15日,温家宝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这意味着我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请运用认识论知识回答“十二五”规划目标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体现的哲理。(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回答7-8题。
小题1: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的有 :(  )
①学生看书 ②法官办案 ③蜘蛛织网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小题2:在能源高度紧张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能耗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认识世界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嫦娥二号”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自主研发而成的,与“嫦娥一号”相比,其搭载CCD相机的分辨率更高,以便获得更加清晰的月球表面的影像数据,其他探测设备也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的数据更加翔实。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④后获得的认识一般比先获得的认识更深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第二阶段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第三阶段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第四阶段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第五阶段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展观的演变。(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