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9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修改是否意味着之前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9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修改是否意味着之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9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修改是否意味着之前的不合理?周伟教授指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规定为1:8,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是合理的,当时我国农业人口接近90%。但随着目前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的差别越来越小,之后修改成1:4,到现在要修改成1:1,都是现实的需要。”选举法的修改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和谐”。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从对选举法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论启示? (6分)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解析

举一反三
我国的探月工程已经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拍摄制作的月球全图,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
①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④人们对月球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①认识的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②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子曰:“学而进习之,不亦说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要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②学习旨在通过实践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虚心学习他人间接经验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一名言蕴涵的哲理有
A.人们在改造世界中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B.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C.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可以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D.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7月22日,地球上发生了一场500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日全食的认识经历了“天狗吃太阳”和“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发生”到“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漫长认识过程。人类对日全食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