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2013年,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3年,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  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6分)
分析问题 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唯物史观依据。(8分)
解决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纷纷颁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达成社会公众的期盼。
(3)请结合材料,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存在的有直接关系。(2分)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2分)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国日益加剧的大气污染状况促成政府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解决迫切的环境问题。(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利于缓解甚至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2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环境问题,体现了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分)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国务院遵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律,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树立生态价值观,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解决空气质量问题。(2分)
(3)①从本地发展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行动计划——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先试点再推广——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③ 加强生态价值观的教育——价值观导向作用。③采用创新的发展模式——辩证否定。④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联系普遍性。⑤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开放型试题,学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要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材料,从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原因分析上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认识和理解。人们的种种不良行为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这体现了联系是普遍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多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多种多样。
(2)该题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唯物史观相关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不仅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原理,还要结合材料对应分析。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制定和执行该计划有利于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国务院发布该计划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该题首先要对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两条可行的措施,并根据提出的措施对应回答体现的哲学道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计划、加强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等,对应回答体现的哲学道理即可。
举一反三
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

①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下列选项中,与此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B.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网上有一句流行的治愈金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 “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做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C.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寄托无数仁人志士夙愿的中国梦,既有着辉煌灿烂的前景,又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下列诗句中体现哲理与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
①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也有渡船人     
②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④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元好问有诗: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