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坚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释放了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持久动力,使人民得到了实惠。运用历史

Z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坚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释放了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持久动力,使人民得到了实惠。运用历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Z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坚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释放了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持久动力,使人民得到了实惠。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材料中z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法的原因。(12分)
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所以z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4分)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让人民得到实惠实现了维护人民利益的最高价值追求。(4分)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范围大致固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坚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体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使人民得到了实惠”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举一反三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采访时针对治理国家之道时提出,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不折腾”思想一致,这告诫我们 (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B.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实践
C.社会实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
A.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
B.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C.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