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

(32分)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

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1.2%、21.3%、9.72%、8.86%。
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友交流时指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 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从个性化表述提升为官方承诺,彰显了我国政府的价值取向。
材料三: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公报体现出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描述图所示经济信息;(5分)有人据此认为:国富必然民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这一看法。(5分)
(2)请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哲学依据。(10分)
(3)请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谈谈对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正确认识。(12)
答案
(1)“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都在快速增长,并且总体变化趋势有一致性。(1分)其中,财政收入的增长始终快于GDP、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1分);GDP的增长快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1分)前四年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一直高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2010年低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1分)这表明我国经济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1分)
评析:①国家经济发展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础。(1分)随着GDP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在增长,说明民富与国富具有关联性。(1分)②居民收入的增长受分配政策因素的影响,会与国家经济发展不同步。(1分)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显著快于GDP的增长;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显著低于GDP、财政收入的增长,体现了民富与国富的不同步性。(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群众生活艰辛,这一状况决定政府的政策取向。(3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是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4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有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老百姓参加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3分)(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可得2分)
(3)(每点2分)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
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⑤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⑥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东北亚地区各国在资源、人口、科技、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近年来,中、俄、韩、日、蒙、朝等国积极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中俄还将在水泥、建材、林业加工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材料二:近年来,东北亚多数国家都在寻求建立旨在消除对抗、寻求合作、不针对第三者的新型多样的双边关系。包括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日“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日俄“相互信任伙伴关系”、日韩“2l世纪新伙伴关系”、韩朝“和解合作关系”、韩俄“面向21世纪和未来的伙伴关系”、朝俄“友好合作关系”等。
(1)结合材料,请分析加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经济学依据。(10分)
(2)说明东北亚国家之间构建新型多样双边关系是怎样体现辩证法联系观的?(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几位网友通过“民生热线”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
运用政治学有关知识对丙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圆满闭幕,但仍是不少中学生热议的话题。请你就他们谈论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世博会期间同学们看到一些中国人的不良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装扮残疾人抢占绿色通道等等。在尴尬愤怒之余,同学们讨论如何提升国人文明素养。下面是他们提出的部分建议:
政府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合理的法规、制度;在宣传教育上不能“老套路”,要想出新点子,给民众耳目一新之感;居民自身也要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请分析上述建议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早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就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许多商家不仅用各种圣诞物装饰店面,而且还出售各种各样的圣诞礼品。更有一些商家打出了各种促销打折的广告,据说,市区商场在24日平安夜人满为患,实现了上千万的销售额,直到凌晨3点左右才关门。面对着“扑面而来”的圣诞节,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洋节”的重大影响力。
结合上述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这一“洋节”有何重大影响(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材料一:我国的基尼系数情况
表1: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
城乡居民
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
基尼系数
0.21——0.24
0.16——0.18
表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表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0.34
0.389
0.40
0.45
0.5
注:基尼系数反映一个国家内贫富的差距,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内贫富的差距,其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一0.3比较平均;0.3一0.4相对合理;0.4一0.5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l)材料一的表1、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原理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的关系。(4分)
(3)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如何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