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状况

注:美、日、英三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绝对值分别是我国的14、13和5倍,其海洋产值占GDP的比重平均高出我国0.2—1.8个百分点。
材料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明显,广东、山东和上海占到全国海洋产值的53%以上;海洋开发仍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占全部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产值只占5%左右;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比较严重。
材料三 有同学搜集资料了解到,我国拥有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在内的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然而在我国公民海洋观念淡薄,缺乏海洋国土意识。对此同学们在校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63%的同学知道我国的领海也是国土的一部分,而对于这部分国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的只有23%,甚至有10%的同学表示对此完全不了解。
材料四 某同学提出:海洋也是外交的战场。并提供了下列材料作为佐证:近年来,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部分领海提出了领土要求,对此,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如对日本所提出的所谓“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来西亚所提出的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等。
材料五 山东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强化全省的海洋意识,按照陆海统筹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促进海洋三次产业、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协调,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
(1)描述图所示经济信息;(3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措施。(6分)
(2)该同学认为: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势在必行。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强化人们的海洋意识?(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上述做法的合理性?(4分)
(4)山东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思路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6分)
答案
(1)信息:①“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呈不断增长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海洋经济的绝对值还很低;(2分)②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先高后低,总体呈上升趋势,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必须推进海洋经济发展。(1分)
措施: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2分)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海洋经济开发技术水平;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2分)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2分)
(2)①加强海洋文化载体建设,开展海洋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海洋文化氛围;(1分)②通过各种传播途径、现代传媒手段,传播海洋文化;(1分)③继承海洋优秀传统文化,并注入时代特色,发展、创新海洋文化;(1分)④建设当代中国海洋先进文化,树立海洋科学价值观,增强海洋强国意识、海洋国家安全意识等;(2分)⑤开展海洋知识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海洋科学素养。(1分)
(3)我国政府上述做法:
①在行使独立权和管辖权的同时,又自觉履行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1分)②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1分)③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1分)④是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是坚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1分)
(4)①坚持陆海统筹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分)②促进海洋三次产业等“四个”相协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分)③实现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体现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继2009年美国对中国轮胎、部分油井管等钢铁产品实行贸易保护之后,2010年,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制裁更加剧烈,制裁内容也从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断转向劳动和技术密集并重型的产品。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对其有悖于WTO规则的做法与美方进行交涉,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
(1)指出材料中美国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违背的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4分)
(2)如果以“我国要积极应对贸易保护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材料一 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诚信。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没有公正就没有市场经济”。
材料二 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考验了人们的诚信意识: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伤害群众身体健康,也让企业自己名誉扫地,损失惨重。我国食品行业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诚信危机。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诚信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意义。(4分)
(2)请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失信行为,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生产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1)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两种不同循环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发展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2)针对材料中发展观的认识演化过程,有人说:“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痛”与“快”】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世博时代,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拥堵如“首都变成首堵”, “交通两难”成为城市“癌症”、 有报道“15城市因堵车每天损失近10亿”等等诸多“城”长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的“痛”与“快”。(8分)
材料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城市汽车拥堵情况也随之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市民提倡绿色出行、尽量少用私家车,网络拼车现象风声水起,许多有车一族积极加入“低碳出行、我先行”的队伍中,但也一些私家车主认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难题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没理由让自己少用私家车。
(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认识私家车主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冲突?(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8日凌晨,历史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使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的舟曲县城,顷刻间变成一座破碎的伤心之城,一千多人遇难,数百人失踪,电力、交通、通讯中断。大灾面前,胡锦涛***、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做出明确指示,要求甘肃省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救人,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组织群众避险,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科学救援,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科学处置堰塞湖,在确保上下游安全的前提下使湖水缓慢下泄。迅速抢修重要基础设施,特别要尽快轮通道路、电力、通信等,保证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观点,说明在抢险救灾中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的正确性。(12分)
材料二: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广大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抗灾。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志愿者同灾区干部群众一道发扬“顾大家舍小家”精神,连续作战,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有力推动了抗震就灾的有序进行。有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人民战争”。 目前,灾区人民正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顽强奋斗,重建家园,迎接美好的明天。
(2)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的认识。(1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