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2006年7月“一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底“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2006年7月“一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底“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2006年7月“一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底“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7月“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10月“保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008年11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0年的经济工作,经济增长重点在“促进发展 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 向好回升势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上述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8分)
答案
(8分)(1)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应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以及实施的具体的政策都体现了这一要求;(2分)(2)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一防”到“双防”再到“一保一控”进而演变为“保增长”、‘促发展”,每一阶段的政策都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2分)(3)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008年l0月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和2010年经济增长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等政策要求体现了这一道理;(2分)(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上的改变也能促进事物的发展。(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010年的新年钟声响过,世界猛然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在世界把更多目光投向中国的时候,在校学生也极为关注中国发展。某校高二(4)班学生以“回眸中国2009”为课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情景一:近年来,世界赞叹“中国奇迹”,更关注“中国特色”。“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称谓,更是一个显示希望和活力的名词。而“中国特色”不再是中国道路的自我总结,更是为世界发展提供新参照的坐标。如果说中国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仅仅令世界好奇,而在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世界见征的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依据是什么?(8分)
情景二: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同时,投入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和住房等民生领域的中央财政,比上年增长29.4%,把“保增长”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社会事业和谐进步,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8分)
情景三:2009年,在全球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国通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增强了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09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布置2010年经济工作时也强调,要“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
(3)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谈谈国家为什么要“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8分)
材料二: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浙江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为“浙江现象”。2003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浙江”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生态浙江的建设。在2007年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2008年全力推动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和中心镇等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期浙江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达标率均居全国前茅。
(2)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贸易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也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二:l840年一位英国人说:  “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
1851年马克思在一篇《国际述评》说:“成千上万的美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克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材料三: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l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890种商品进口关税提高近40%,由此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到1932年,先后有七八十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关税.
为了用本国康价商品去攻破别国的关税壁垒,各国纷纷贬植货币.1931年,英国宣布英镑贬值30%,l934年,美国宣布关元贬值40%.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一片混乱,到1935年,逐渐分裂成若干区域性的、彼此对抗的货币集团,主要有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日元区等.
——《世界史·现代史鳊》上卷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朝贡贸易”的特点,并指出其对中国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l9世纪中期的印度、中国与英国之间贸易往来状况,并从英国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及其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举措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2分)
(4)材料四列举的三个国际经济组织在宗旨上有什么共同点?中国在1991年和2001年先后加入了其中的哪两个组织?(4分)有人认为,APEC、NAFTA等组织的产生阻碍了WT0主张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试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我国国企和私企增长对比表
 
私企网
国企
工业增加值
+18.7%
+6.9%
惠贽产
+20.1%
+14%
主业务收入
+18.7%
-0.2%
从业人数
+5.3%
+0.8%
总利润
+17.4%
一4.5%

 
材料二:对于我国经济中不同所有制成份的发展,有官员指出,思考经济的根据或者方法论每年都用“国进”或者“国退”这样的尺子来衡量不太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状态,因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年头可能都会有变化。
材料三:继2005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2009年9月9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贯彻执行。后一个《意见》的第一条第一款是:“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要求“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材料一对比表表明了我国2009年存在怎样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何意义?(12分)
(2)从辩证法的观点看,耍如何看待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发展才能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状态?(10分) 
(3)材料三中包含哪些政治常识道理?试说明之。(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0分)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上海市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今日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这里即将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材料一:黄浦江沿岸的后滩湿地,总面积l8.2万平方米,由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以及原生湿地保护区四部分构成.芦荻植物形状象芦苇,地下茎蔓延。内河湿地平均海拔2米,水生生物多样,黄浦江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目前黄浦江水为V类水,属中度污染.江水进入内河湿地流淌1.7千米后,水质达到Ⅲ类,成为上海世博园景观用水。
读图9及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内河湿地的形成条件(4分)
(2)分别说明滨江芦荻带和内河湿地
各有什么功能。(6分)
(3)图10中的公路是满足城市车辆快速通行的交通干道,包括市内和对外交通干道。
读图l0,分析该城市对外交通布局有什么特点和优势。(10分)
材料二:
图ll中甲图是鸦片战争以前的上海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乙图是l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通车典礼上的英国制造的“天朝”号蒸汽机车.

材料三:
图l2的说明:
悬浮列车是当今世界陆地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的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专线全长29.863公里,耗资16亿欧元.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

(4)阅读材料二,从它们的产生来看,两种交通工具有何本质区别?(4分)图乙与图甲相比较,你认为上海出现新式交通工具的原因有哪些?(6分)
http:///
(5)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上海能建成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所具备的条件。(8分)
(6)综上所述,你认为交通工具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2分)
材料四: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译即为“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作为上海博会一大创新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第一次赋予全球城市以案例形式参展世博会的机会,云集了全球50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性的城市案例,构成一个活生生、具有表未来指向性的街区。
根据上海世博会主题要求,许多国家的展示内容都极具探索价值.日本馆强调通过合作解决人类面对的共难题,启发人类心灵关爱地球家园;荷兰馆重点展示在可持续发展、环保、社会责任与创新技术领域的解决案;德国馆将表达德国城市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共性与个性、工作与体闲以及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平衡取舍……
(7)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怎样一个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试结合材料说明之。(10分)
材料五:当前,气候变化、低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已成为全球性焦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自然而然这一领域侧重,并有望以一届“绿色世博会”的形象,引领全球节能减排之风气。
“上海世博会科技行动计划”明确表示,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实现低碳排放.其中,园区内公共交通具实现“零排放”:此外,实现世博固区的生态和谐与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程废弃物和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l00%。
“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亮点。
(8)试说明上海世博会所引领的“低碳排放”有何重要的经济意义?(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