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早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就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许多商家不仅用各种圣诞物装饰店面,而且还出售各种各样的圣诞礼品。更有一些商家

2009年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早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就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许多商家不仅用各种圣诞物装饰店面,而且还出售各种各样的圣诞礼品。更有一些商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9年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早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就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许多商家不仅用各种圣诞物装饰店面,而且还出售各种各样的圣诞礼品。更有一些商家打出了各种促销打折的广告,据说,市区某商场在24日平安夜人满为患,实现了上千万的销售额,直到凌晨3点左右才关门。面对着“扑面而来”的圣诞节,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洋节”的重大影响力。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6分)
(2)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这一“洋节”有何重大影响力?(6分)
答案
(1)①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各种圣诞礼品的生产和销售,是由圣诞节这一消费热点引起的。(2分)
②价格影响需求,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圣诞期间,商场的各种商品打折促销降低了商品的价格,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实现了上千万的销售额。(2分)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受人们消费心理和消费观的影响,平安夜商场人满为患,是从众心理引发的,应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2分)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圣诞节作为一种西方节日属于文化,圣诞节的各种消费促进了相关商品的生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2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人们在节日期间的一些消费行为一定程度上受到圣诞文化的影响。(2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圣诞期间商家的行为给人们营造了浓厚的圣诞文化氛围,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圣诞的气息。(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2009年4月20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对中国进口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并拟征收高额关税。9月14日,中国政府正式就美相关措施提出世贸组织争端机制框架内的磋商要求。
材料二: 2009年9月15日美国发布《国家情报战略》报告把中国和俄罗斯、伊朗、朝鲜一道列为挑战美利益的4个主要国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国的发展不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我们也决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国家利益。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加强协商和对话可以消除国家间利益的差别和对立,请对该观点加以评析。(6分)
(2)请你谈谈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可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等城市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南通市某中学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关注沿海开发,关心家乡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
采访代表:
2010年1月20日,南通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第一小组同学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他们指出,南通新一轮沿海开发是一项长期战略,需要几代人为此付出努力。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领沿海开发;同时突出发展重点,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从眼前我们能做的一些事情做起,一件一件做下去,积小成为大成。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道理?(6分)
实地考察:
第二小组同学走上街头,走进学校,深入社区开展了社会调查。他们了解到,南通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目前市区主干道公交快速专线已经建成。同时,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对民意强烈的市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改建、新建一些学校,实现教育均衡。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政府的行为。(6分)
建言献策:
第三小组同学就南通市如何抓住沿海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进行沿海开发展开了热烈讨论。
(3)假如你也参与其中,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为南通市沿海开发提出几点建议。(回答出三点即可)(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化创新的辩证法依据。(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2009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与合理的分配比例对比情况(%)
 
材料二:据统计,占人口10%的最高收入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占全国职工人数8%的企业高管和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占全国工资总额的55%,而占全部职工人数92%的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只占全部工资总额的45%。
材料三:党和国家已高度重视上述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列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八点意见”中的第一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则指出,在2010年的工作中,政协要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将就调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阅读分析三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了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14分)
(2)材料三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3)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有关哲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列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八点意见’之中。(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