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G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G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G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投资率
    42.9%
    44.8%
    46.9%
    j0.4%
 消费率
    51.6%
    50.2%
    48.6%
    45.7%
   注:据有关资料洲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可新增GDPl06.12亿元,而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只新增GDPl00.02亿元。)
材料2:近年G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表
 
年份
生产总值
增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实际增幅%
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实际增幅%
农村占全社会消费
品零售额的比重%
    2004
    11.8
    7.7
    5.O
    38.1
    2005
    11.6
    8.2
    5.9
    36.8
    2006
    13.4
    10.4
    8.3
    35.4
    2007
    15.2
    10.1
    7.3
    33.8
   材料3: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当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紧要的就是立足扩大内需,积极扩大内需,扎扎实实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问题:
(1)材料l、材料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材料1和材料2有什么联系?(3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10分)
答案
(1)表1反映了G省2004~2007年投资率逐年提高,消费率逐年下降,说明了G省消
费需求明显不足,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表2反映了G省2004~2007年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小于生产总值的增幅,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逐年下降.(6分)
(2)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经济增长率,影响了消费能力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收人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是导致G省消费率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4分)
(3)①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中低收入户家庭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②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③稳定物价水平,挖掘消费潜力。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对哄抬物价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④加强社会保障,激发预期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转移力度,缓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
⑤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督。
⑥优化投资结构,增加生产性消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主要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等的投入。
(第三问每点2分,共8分;只要答到其中四点即可满分。如果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拼能源、拼资源、污染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生态文明这一新提法,把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10月20日,由中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水利盛会——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开幕。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把“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作为中心议题,再次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
(1)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政府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原因。(10分)
(2) 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国家应怎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图表和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图表 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品名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彩电(台)
89.8
16.9
96.6
48.7
134.8
84
137.5
90.3
冰箱(台)
66.2
5.15
80.1
12.3
90.7
20.1
96.8
24.9
洗衣机(台)
88.9
16.9
90.5
28.6
95.5
40.2
96.8
44.1
空调(台)
8.1
0.18
30.8
1.32
80.67
6.4
94.8
8.5
电脑(台)
0
0
9.7
0.47
41.52
2.1
53.2
3.14
材料“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是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为此,我国政府于2009年2月1日在全国展开“家电下乡”活动,农民购买家用电器将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13%。
(1)归纳图表中所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政府展开“家电下乡”活动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有哪些?(10分)
(3)结合图表和材料分析“家电下乡”的现实经济意义。(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精神’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价值取向,是推动浙江发展的动力,是造就浙江经济社会勃勃生机的精神支撑。2000年浙江人首次提炼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到了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又把浙江精神进一步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新的浙江精神有了新的内涵,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正是因为浙江精神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所以,浙江精神才不会陶醉于历史,不断得以升华。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浙江精神”的认识。(10分)
材料二: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2)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态度的正确性。(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国内某知名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实施名牌战略,在20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跨国企业。在众多厂家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的时候,该企业依靠科技和管理,让科技研发跑在市场前面,不打“价格战”,专打“质量战”。
材料二:天津“狗不理”包子由于质量不稳定,服务质量差,公司被整体出卖;“王麻子”剪刀因为沿用传统老工艺,质量没有明显提高,导致***;长沙“九如斋”也曾因为卖陈馅月饼而大受打击。上述“中华老字号”都曾赫赫有名,但其金字招牌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黯然失色。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说明该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老字号”怎样才能使“金字招牌”重放光芒?(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着力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同时自2009年1月14日起,国务院出台钢铁、汽车、造船、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顺应客观环境引导产业升级,维持当前经济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政府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合理性?(6分)
(2)说明我国政府出台产业调整规划的依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