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

 材料一: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认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我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条。(6分)
材料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6分)
答案
(1)①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②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研究和推广低碳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④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⑤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消费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每点2分,只要提出相应的措施三条即得满分)
(2)①各主权国家要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接受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约束,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2分)②各主权国家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反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分)③各主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着力于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
第一问设问没有直接给出考查点,但是可以从题干中找出隐含的考查点,考查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设问具有综合性。可以从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外交流与合作等角度作答。第二问考查国际社会的知识。可从主权国家的权利义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各国自身的科学发展等角度作答。
举一反三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2009年8月27日闭幕,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材料二:中国2009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11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就我国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提出合理建议。(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 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 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气候变暖其实与我们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暖做些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说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理由。(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我国继续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基金按时足月发放。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财政的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的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问政于
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运用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我们党坚持上述做法的理由。(8分)
(2)有人认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强化科学
执政”。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