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课后解答
题目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解答
答案
观沧海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提示:观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提示:写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第二层是写现实的,第三层是想像.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精神?
提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提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风正一帆悬”一句中的“风正”是否可以改用风顺?为什么?
提示:不能.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只有既是风顺,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并且通过“风正一帆悬”,能够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都生动地表现出来.
钱塘湖春行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提示: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提示: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提示:“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准确地反映了初春季节景物的特点,说明诗人观察细致,描写入微.用“处处”“家家”描写显然不合适.
西江月
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表达了闲适的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眷恋.
3、“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 把诗人由焦急到喜悦的心情贴切地传达出来了.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前两句表现欣慰欢快之情;后两句表现惊喜之情——这些都可以说成是闲适之情.
天净沙秋思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提示: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提示: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提示: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x+1)(x-1)^5展开式中含x^2项的系数等于
- 英语翻译
- 在△ABC中,BC=a,AC=b,AB=c,设c为最长边,当a2+b2=c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当a2+b2≠c2时,利用代数式a2+b2和c2的大小关系,探究△ABC的形状(按角分类).
- 铜,塑料和水银 如何分类 (分成两类)并写理由
- 7年纪走一步再走一步多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
-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最大公因数是30,其中一个数是90,另一个数是_.
- get back the pay和get back that pay有什么区别
- 一杯纯牛奶,喝去30%后,加满水,搅匀后再喝去50%,这时杯中的纯牛奶占杯子容量的_%.
- 鲜花20元,买4束送1束.李阿姨一次买了5束,每束便宜了几元怎么写
- 甲乙两框苹果甲框取出15千克给乙.乙比甲多18千克.甲乙原来谁多.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