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题目
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一定要有它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答案
br/>立了秋,在小一齐揪
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七十天荞麦,八十天雨
六月到,卖棉被,买灰料
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
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
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会种种一丘,不会种种千丘
花草田种白稻,丘丘有谷挑
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破粪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饭
种田不施肥,你骗它,它骗你
荞不见霜不老,麦不吃风不黄
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
种种甘薯种种稻,产量年年高
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宜时.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二、农谚的修辞方法】
农谚除了句法结构的错综复杂变化以外,就其表达内容的修辞方法来看,也是丰富多彩的.农民群众知道通过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来表达其生产技术经验,兹试举例说明如次:
·比喻
农谚善用比喻,因而容易使人理解、接受.农谚中的比喻有两种,一种是明喻,一种是暗喻.以明喻较多,如“人无力,桂圆荔枝;地无力,河泥草子”,“熟土加生土,好比病人吃猪肚”,“冬雪是麦被,越压会越长”,“蚕豆盖层泥,好比三九盖棉衣”.暗喻如:“秧草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隐指起身肥.不论明喻暗喻都是常用人的生活来相比,显得更加亲切易晓.
·借代
农谚中常多借代手法,以局部代表全体,以具体代表抽象,这样就更其生动.例如“没有泥腿,饿死油嘴”,这里以“泥腿”代表劳动人民,以“油嘴”代表剥削者.又如“隔重山,多一担,隔条河,多一箩”,这是指异地换种可以增产,换种的距离、原则很难具体说明,农谚就用“一座山”、“一条河”来代表.
·婉曲
这是农谚中应用得相当多的手法.农民喜欢用婉曲含蓄的话把本意烘托出来,例如“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其他如“麦田舞龙灯,小麦同样生”是指小麦苗期镇压作用的;“小暑不见底,有谷没有米”是指不烤田会引起倒伏及秕谷的;“芝麻田三日晴,回家洗油瓶”是指天旱有利于芝麻丰收的;“立冬种豆一筷长,两粒豆子换一双”是警告不要失时播种的;“田头地角出黄金”是鼓励人们充分利用隙地种植各种作物的;“伤心割菜子,洒泪收芝麻”是指芝麻和油菜两种作物成熟时极易脱粒,遗失很多的.
·铺张
这也是农谚中常见的手法,往往用于强调某种措施或某一环节的重要性.例如强调油菜腊肥的重要说:“千浇万浇,不及腊粪一浇”;强调处暑前后稻子灌水的重要,就用“千车万车,不及处暑一车”;强调秧田施肥的重要,说:“会施施一丘,不会施施千丘,施千丘不如施一丘.”遇到这种铺张的农谚,就不可照字面直解,要认识它是文字夸张的手法.
·比拟
大抵是将物比拟作人,富有感染力.例如:“大豆耳聋,越锄越通”;实际是指大豆需要中耕,根系及根瘤才能生长良好.“麦子屁股痒,越圧越肯长”是指镇压促进了分蘖的.
·叠字
是农谚中屡见的表达手法.例如:“多掼掼,割稻饭;多抖抖,割稻酒”;“头耘堆堆平,二耘挖挖根,三耘捧捧圆”,“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种种甘薯种种稻,一年两头好”;“玉米结婚,子子孙孙”;“麦岭狭窄窄,一亩还无半亩麦,麦甽宽荡荡,一亩抵当半亩用”;“立夏播种,摘来棉花胖朵朵,小满播种,摘来棉花瘪塌塌”;“白露白迷迷,秋分稻头齐”……等等都是.
·省略
为便于口头背诵,省略是农谚的重要手法之一.以省去作主词用的名词为最多.例如:“千箩万箩,不如根头一箩”,这是指草子施灰肥的,省去草子和草木灰两个名词.“早瘟迟冻,不瘟不冻,霜降立冬”,是指油菜播种和毒素病、冻害的关系的,省去油菜播种四字.“天花不嫁自家婆”省玉米两字.也有省去动词的,如“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头,冻死牛”,是指冬至逢月中或逢月初之意.
·对比
有的把两种作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放在一起对比.例如“麦粟燥,稻要泡;麦怕浸,稻怕晒”,“红粟田三日落,回家好换锅;芝麻田三日晴,回家洗油瓶”,“稻倒一半麦倒无”,“烂冬油菜旱冬麦”等;有的把同一种作物的不同技术要求加以对比,例如“早稻搭一搭,晚稻插到塥”,“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有的把不同操作技术要求加以对比,如“清水下种,浑水插秧”,“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等.
【三、农谚的其他语法特色】
农谚中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主语和宾语的互调位置或定语的互调位置体现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田不等秧,秧不等田”,“麦不离豆,豆不离麦”,“麦黄种麻,麻黄种麦”,“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等等,都是通过主语与宾语互调位置收到效果的.又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九成黄老十成收,十成黄老九成收”等则是借定语互调收到效果的.
从以上对农谚的句法和修辞方法的初步分析来看,可以体会到农谚不但内容丰富,切于实用,就是在表达内容的句法和修辞方法方面也有同样丰富的创造.这对我们以后如何总结农谚,分析农谚,创造新农谚无疑有很多启发.
[编辑本段]五、怎样正确理解农谚
前面谈到农谚的特点之一是群众性和通俗性,似乎农谚的易晓易懂是不成问题的,事实并不尽然.由于农谚的地域性、概括性加上历史因素,有些情况已经时过境迁,有时要完全正确理解一句农谚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笔者在某次油菜丰产座谈会上,听到平湖县一位农民说到一句农谚:“冬至月中,香菜打一盅”,他表示不明确是什么意思要求大家解释.另一次,听到一位河南农民介绍孬地小麦克风农谚“参不落,只管种”,也是不明其意.对于农业科学工作者来说,具有现代的农业科学知识,理解农谚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也不尽然.如果不充分熟悉农谚的各种特点,很容易“以今套古”,理解得过了头.例如“小暑不见底,白露枉费心”,原是指单季晚稻排水烤田的,有的同志联系到水稻的群体结构,以为小暑不见底,指此时应该封行了,小暑不封行,到白露就太迟,叶面积系数太小,没有充分利用光能……这是过头之例.“千浇万浇,不及腊粪一浇”,原是强调腊肥重要的意思,可是有的同志偏偏理解这句农谚只主张施一次腊肥就够了,显然是没有从农谚的特点出发,理解过死了.我们在整理过程中,也曾发生自作聪明,把原来对的改成错的例子.如“三月清明你莫慌,二月清明早下秧”,在整理中把“三”“二”对调了一下,变成“二月清明你莫慌,三月清明早下秧”却反而弄错了.怎样正确理解农谚,据我们初步的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天文、气象、历法、节气方面的常识 在农谚内容分类一节中已经指出,农谚中三分之二是属于气象、时令的东西,因此,要正确理解农谚,必须具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包括常见的星宿,计算年月日时辰的天干地支以及“九九”、“三伏”、春社、秋社之类.这些东西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关系愈来愈疏远了,如果不具备这些常识,遇到这一类农谚就不容易理解.例如“参不落,只管种”,参是古代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这是以参星不落为标准,来定小麦播种期的农谚.“箕与风,毕与雨”,“月丽于箕,风扬沙”等,箕和毕也都是星座的名称.“分了社,满天熟,社了分,没得啃”,这是指春社和春分之前或在春分之后与粮食丰歉的关系的,“分后社,晚稻无上下;社后分,晚稻大株根”,这里的社是指秋社,分指秋分,这种说法本身是无稽的,可是不了解分与社的所指,就无从取舍抉择.这类农谚还是不少的.[4]
(二)是要注意注意农谚的省略手法 农谚由于口语的限制,常常需要简略,而且所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主词.这在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对于收集、整理、注释者来说,数量一多,常常闹不清楚,或者张冠李戴,这就要我们要有较广泛的生物学的、农业的知识.
[编辑本段]六、农谚示例
春不种,秋无收.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人靠饭养,稻靠肥长.
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土肥长谷,猪肥长肉.
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110.html?wtp=tt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