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著名历史故事

有关诚信的著名历史故事

题目
有关诚信的著名历史故事
要著名的哦!
答案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以真诚为骨
其实做文章也和做人一样,要以诚信为本.一位老作家写道:“写文章以天地为心,以真诚为骨.”他把真诚无散和为他写作的准则,他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但求无愧于读者,更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现在有些人为了赚稿费,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就弄虚作假,胡编乱造地写一些文章.这其实是在欺骗读者,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欺骗.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李勉葬银
李勉是唐朝人,从小喜欢读书,并且注意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培养出了诚信儒雅的君子风度.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从不贪取不义之财.
有一次,他出外学习,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谈论古今,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这位书生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李勉连忙为他请来郎中,并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帮他煎药,照看着他按时服药.一连好多天,李勉都细心照顾着病人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书生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地恶化下去了.看着日渐虚弱的朋友,李勉非常着急,经常到附近的百姓家里寻找民间药方,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挖药店里买不到的草药.
一天傍晚,李勉挖药回来,先到朋友的房间,看见书生气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阵欢喜,关切地凑到床前问:“哥哥,感觉可好一些?”
书生说:“我想,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临终前兄弟还有一事相求.”
李勉连忙安慰道:“哥哥别胡思乱想,今天你的气色不是好多了么?只要静心休养,不久就会好的.哥哥不必客气,有事请讲.”
书生说:“把我床下的小木箱拿出来,帮我打开.”
李勉按照吩咐做了.
书生指着里面一个包袱说:“这些日子,多亏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一百两银子,本是赶考用的盘缠,现在用不着了.我死后,麻烦你用部分银子替我筹办棺木,将我安葬,其余的都奉送给你,算我的一点心意,请千万要收下,不然的话兄弟我到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宁的.”
李勉为了使书生安心,只好答应收下银子.
第二天清晨,书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遗愿,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剩下了许多银子,李勉一点也没有动用,而是仔细包好,悄悄地坦在棺木下面.
不久,书生的家属接下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客栈.他们移出棺木后,发现了陪葬的银子.都很吃惊.了解到银子的来历后,大家都被李勉的诚实守信不贪财的高尚品行所感动.
后来李勉在朝廷做了大官,他仍然廉洁自律,诚信自守,深受百姓的爱戴,在文武百官中也是德高望重.
梁国志教子
梁国志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可是他家里很穷,父亲想让他放弃学业,做些小生意来养家糊口.梁国志为此苦苦哀求父亲,让他再读几年书.街坊邻居见了,也觉得梁国志不读书太可惜了,就帮着说情,有的还愿意帮他出学费.父亲也盼着将来儿子能有些出息,家里日子就好过了.于是就答应让他继续学习.
村子里的乡亲们都是忠厚老实的人,心肠很好;虽然都不富裕,还是经常帮助贫困的梁家.全村的人都盼望着梁国志将来能出息,好给他们村子争争光.小国志知道,自己一定不能幸负乡亲们的期望,学习也就更加努力了.
由于梁国志从小就在这样一个和谐友好的环境下成长,他从小就形成了善良、诚实、正直的品格.
公元1741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国志就中了举人;二十四岁那年,他又中了头名的状元.梁国志在朝廷当了官以后,不忘家乡父老,经常用自己的俸银为乡亲们办事.无论在哪里当官司,他都替老百姓着想,受到老百姓的好评.
梁国志不但学问高,人品好,而且还擅长书画,谁要是得到的书画作品,都当做宝贝收藏起来.他的儿子受他的感染,很小的时候就对书画产生了兴趣,吵着让梁国志教他画画儿.
一天,儿子又拿着画笔来找父亲,还弄得满脸都是墨汁.梁国志见了就想笑,帮儿子擦了擦脸,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学作画之前,要先学会做人,没有人格的永远也不会成为优秀的书画家.”
儿子抬起幼稚的小脸,很疑惑地问爸爸:“画画儿就画画儿呗,和做人有什么关系?”
梁国志说:“一个真正的画家,是用心在画,而不是用笔在画.如果你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君子,你的画也就会充满正气,让人一看就觉得充满灵气.”
儿子眨眨眼睛,好像还不是很懂,于是梁国志就讲了宋朝有大奸臣秦桧的例子.他说:“秦桧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书法相当好,可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品行十分恶劣.他死了以后,人们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咬牙切齿地骂他,没有人愿意收藏他当时留下的书法作品,都认为留着他的字会带来灾难,他的作品不是被撕毁后仍到粪坑里就是让人用火烧掉.他的字现在留下的已经很少了,人们讨厌他的字其实是讨厌他这个人.”
儿子点点头,好像听明白.梁国志又说:“诚信是做人的第一步,不说谎话、讲信用的人,才会挺起胸脯光明磊落地作人.”
儿子听了,牢记父亲的教导,一生坚守诚信的品格,后来他真的成了当时很受人尊敬的著名画家.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