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集行的词语解释,
题目
百忧集行的词语解释,
答案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这首七言古诗作于上元二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 ,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清杨伦称此句“ 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杜诗镜铨》卷八).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所谓“ 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少年杜甫“ 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 .杨伦对这首诗开头的眉批是 :“聊以泄愤,不嫌径直.”(《杜诗镜铨》卷八)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着,还须出入于官僚之门,察颜观色,养活一家老小.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内心痛苦不言而喻.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 “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此为全诗之诗眼,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它不仅因老而悲,也因贫而悲,更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尤可悲者,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而是悲其一生.悲其一生为人民而悲.“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全诗主线,它与诗题相呼应,又因往昔境遇凄惨而悲,联想到当时老窘之境而悲,在结构上可谓承上;由此出发,为以下具体描写家贫先写一笔,可谓启下.“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 ,叫怒索饭啼门东.”写家中凄景.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经过诗人的具体描写,其忧伤痛苦之状,如在眼前.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诗人以数字强化衬托悲状,强化悲的情怀.例如,诗中以“十五”比“五十”,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 .以“ 八月”果熟,“ 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用“四壁空”写“百忧集”,就充实了忧的内容 .用“ 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用“强作笑语”对比“ 悲见生涯”,更见出悲的氛围之浓.尤其令人心酸的是,诗人还将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却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 ,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 ,啼叫怒索 .在诗人笔下 ,不仅如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非常富于人情味.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顿挫”.这也表现在《百忧集行》中.它“悲愤慷慨,郁结于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沉郁苍凉,跳跃动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感流 .它回旋激荡,悲愤呼号,久久不息.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