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论语》十则有没有实词和虚词,有的话是哪个?

谁知道《论语》十则有没有实词和虚词,有的话是哪个?

题目
谁知道《论语》十则有没有实词和虚词,有的话是哪个?
聪明的人顺便告诉我《论语》十则中的重要句子和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意义、成语、全诗的主旨、道理与启示.知道的嘉赏~
答案
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1]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诲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时常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一词多义
 
1.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通“智”,智慧).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4)递进连词.
(5)修饰连词.
(6)因果连词.
3、之:
(1)代词.
(2)助词.
(3)语气词.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③谓为信然:确实.
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7、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所以,因此.
④ 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知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今义:表判断.
道理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