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设计一个分离混合固体的实验吧!
题目
请帮我设计一个分离混合固体的实验吧!
答案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教学片断赏析
“认识固体”一课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巧妙,现整理如下.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固体混合后重量和体积变化的情况,多数组的实验做得很成功,而且还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很了不起,有点像小科学家.下节课另一班的同学也是上这一课的内容,老师请你们帮我把刚才混合到一起的黄豆、绿豆和小米分开来,分别装到3个小烧杯中,看哪组能在3分钟内能分好.
【评析】:教师总结的语言简炼,恰如其分的表扬又带有激励性.过渡语明了自然,明明是要转到下一环节的教学却说成请学生帮忙,学生听说是帮老师的忙,觉得受到老师的重视,因而不但高兴、乐意而且很积极卖力.
(3分钟后)
师:时间到,哪组分好了?
(这组学生望着那组学生,那组学生望着这组学生,没有一组分好.)
师:(装着失望的神态)没有一个组分好了?这是怎么回事?
生:时间太短了.
生:豆子太多了.
生:豆子太小了.
生:我们组的人没配合好,耽误了时间,所以没分完.
生:我们组几个人既分工又合作拣得快,快分完了,可惜就是时间短了点,还有半分钟就可以了.
师:你们能分工、合作,很好,科学探究时我们经常要分工、合作,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评析】:发现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肯定,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教育的好时机.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的教育就要孕育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的过程中,要像“春雨润物”一样.
……
师:是这么多原因使你们没分好.我想既然教师已经说了在3分钟内请你们分好,那么想想别的办法肯定能行的,你们再想想办法或借助什么工具看能否做到?
【评析】:教师首先没有指出用工具分,而让学生用手分,在3 分钟内要用手工分好是不容易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就体会不到工具的作用了;如果首先就让学生用筛子去分,那么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就变成了结果的验证了,这样科学探究的价值和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学生沉思了一会儿,很快有人举手.)
生:我想用“网”可能能行.
师:“网”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到用网的?
生:我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工人师傅用“网”样的东西把沙和石子分开,我想用它肯定能行的.
【评析】:疑问、猜想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学生用手工分不能如期完成任务,而老师又规定必须分好,学生脑子里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怎么分?当听到老师启发可用工具分时,他们又产生第二个问题:用哪种工具呢?他们经过思考,再借助平时的生活经验,作出用筛子可能能行的判断.实际上,这些思维过程就是联想、假设、预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到课堂来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就是要让学生先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猜一猜可能是怎么样的,猜得对不对不要紧,可以试试,可能猜对了,这就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就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这就叫同化;也可能不对,那就改正原来的看法,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新知识就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师:你说的“网”叫“筛”.
(教师拿出实验用的小筛让学生看,并在黑板上板书“筛”.然后给每组分发小筛.)
师:现在再试试,看3 分钟内能否分好,比一比哪组最快.
(教师宣布开始比赛,各组学生分工合作,3 分钟后各组基本分完,最快的只用一分多钟.)
师:同学们对刚才的两次活动有什么看法、想法?
生:用筛子快多了.
生:用筛子省力些.
生:手不如筛子.
生:用工具又快又好,可以提高工效.
……
【评析】: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活动,也多了一份探究的过程和体验,由此产生的感受——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效,也就水到渠成,不由自主地从内心发出.
师:借助筛子能很快分离混合物,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固体混合物分离的现象?请你想想,并把它们记录在你的活动记录卡上.
【评析】:这既是本环节教学内容的发散练习,又是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内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且知道我们学习的知识、技能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对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蔡矛老师和我们的共同看法是:教师善于创造、捕捉教育时机,寓知识传授于活动,寓情感教育于知识的获取中,由此,这一环节的教学成功地兼顾了科学课程的三大目标.
从上述片断中可以看出,教育时机来源于学生,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对过程的体验,就不会出现教育时机.教师要善于创造教育时机,正确把握教育时机.这样可以增强教育的时效,提高教学效能.教师要把眼光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为教育教学创造并捕捉到一个个最佳时机.
在本堂课中,让学生了解“固体的混合物能分离”不是本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淡化这一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却又凭借这一知识载体的作用,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只是在获取这一知识目标的方式上作了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的探索:以往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或书本上的现成的结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必须符合教科书上直接指向的知识目标.而在本环节教学中,学生由接受知识变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完全主动地构建着知识,这就是充分利用知识的载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活动中能积极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构建固体的多种性质的知识,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不是传授者和传授,而是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在操作、思考中去感受、理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甲乙两数的比是5:3,并且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和是1040,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 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于F,△ABC面积是28平方厘米,AB=16cm,AC=12cm,求DE的长
-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沿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切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立体图形,则表面积增加了32平方厘米,原来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水浒传》中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而亡,宋江为什么不给他报仇?
- 12345678这八个数字组成两个4位数,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4倍,怎么组?
- 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 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他们都说什么了
- 1、一个数的30%是120,这个数是多少?
- 两个相似多边形最长的边分别为10cm和25cm,他们的周长之差为60cm,则这两个多边形的周长分别为?
- is who in kitchen the这些英语单词能组成什么句子(注意大小写及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