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差很小,但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别加热,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

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差很小,但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别加热,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

题型:大连难度:来源:
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差很小,但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别加热,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却远远小于氯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答案
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二氧化锰 
.
 
2KCl+3O2↑;
由上述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只有部分转化为氧气单质,氯酸钾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故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加热,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却远远小于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
故答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生成K2MnO4和MnO2中含有一部分氧元素,所以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并没有完全转化成氧气;而氯酸钾分解生成的KCl中不含氧元素,可见氯酸钾中的氧元素完全转化为氧气了.所以等质量的氯酸钾比高锰酸钾放出的氧气多.
举一反三
据《新安晚报》报道,2007年1月,在安徽六安汉墓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壶、漆器、木器、玉器等精美的文物,青铜壶、漆器、木器、玉器表面的雕刻出神入化,栩栩如生,青铜壶的表面还附有绿色固体物质.六安汉墓是我国近几年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上述报道引发了某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的关注,他们收集家中铜器表面的绿色固体,进行探究:
魔方格

提出问题:铜器表面附着的绿包固体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猜    想:查阅相关资料后,猜想绿色固体物质可能是铜绿
设计与实验:
①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加热,至完全分解,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无水碳酸铜变成蓝色,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③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结论:绿色固休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装置内的空气因素忽略不计)
表达与交流:(1)上述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完成后,如果先移去酒精灯,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______.
如果将B,C两装置对调,行吗?为什么?______.
你还有其它问题需要探究吗?请提出你还要探究的问题及其猜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虹口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绥化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平谷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提出问题猜想
____________

______
长征火箭用N2H4和NO2作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N2H4+2NO2→3N2+4X.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OB.H2C.H2OD.N2
某物质R,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
 点燃 
.
 
2CO2+3H2O,则R所含的元素为(  )
A.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不能确定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
B.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
C.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D.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
浴室喷头长时间使用会有白色固体附着,这是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某小组探究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
【提出猜想】从组成物质元素的角度分析: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CO2、______、______等.
【方案设计】请你设计实验,帮助该组同学确定难溶物的成分.
题型:宣武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
则证明难溶物为碳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