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20℃时,B物质饱

下列对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20℃时,B物质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对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20℃时,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选项正确;B.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错误;C.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选项正确;D.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g,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80g,能得到180g溶液,选项错误。
举一反三
(5分)(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请根据图(一)回答问题:

a.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c.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   
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      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40℃时将图(二)甲、乙、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0℃,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
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中,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下图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mL时,试管2中气体体积约为      m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 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 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 6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 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
② 将上述实验后的两个烧杯均降温至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两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可能不变
C.两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小的一样多  
D.两个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一定减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图2中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