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C.一定温度时,要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 D.20℃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A物质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意义: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而判断结晶的方法,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3、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4、可直接读出某温下,物质的溶解度,A、从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正确,B、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一点,所以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正确,C、一定温度时,要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正确,D、20℃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有晶体析出的是C物质,错误,故选D |
举一反三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B.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乙 C.C杯中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B杯中溶液浓度 D.依据图2,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1℃升温到t2℃,甲、乙都形成不饱和溶液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是 . |
室温时不饱和的食盐水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正确的是( )A.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 B.溶质的质量变大 |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 D.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
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填KNO3或NaCl)。 (2)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KNO3 NaCl。(填“>”、“=”、“<”) (3)t2℃时,将25g KNO3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A.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④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D.①③④⑤为不饱和溶液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