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B.t2℃时,将30g甲物质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B.t2℃时,将30g甲物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t1℃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甲物质,所以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3.3%,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曲线的变化趋势、陡度及其含义,及其曲线上的点和其交点所表示的意义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锻炼了创新思维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举一反三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g/cm3).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的是      (填“甲”或“乙”).
(2)20℃时,乙的溶解度为     
(3)下列实验中:10ml水XYZ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X”或“Y”或“Z”);若三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或“=”表示出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固体物质M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所表示的溶液为M在t2℃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A点对应的溶液从t1℃升温到t2℃(忽略水的蒸发),在此过程中M的质量分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将A点对应的100g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可析出M的质量为     g,剩下的溶液中M的质量分数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常用降温法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取甲的晶体
D.将乙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0℃,有晶体析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1℃时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降温能使B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100g水中溶解25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