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

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D.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虽然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但是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二者者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故A错误;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说明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m一定小于n,故B正确;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也比B小,不能说明A、B物质的溶解度哪一个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无法比较m、n的大小,故C错误;
D、根据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②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  %;
③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其含义是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溶质分别可能是硝酸钠、硝酸铜、硝酸、硫酸钠、硫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检验步骤如下:
Ⅰ.分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由此可推断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下同)
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是            中的一种;
(3)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N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低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C.阴影部分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括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D.t2℃时,两物质各10克分别加水至恰好溶解,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是M小于N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2)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毋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在实验室中,用固体物质甲和水配制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胶头滴管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邦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H2O+C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的六种物质中,焙制糕点是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2)胺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图2,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4)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