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KNO3,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1)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已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KNO3,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1)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已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KNO3,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

(1)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20% (2)②③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考虑加入的溶质是否全部溶解,全部溶解后溶质质量分数就用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乘以百分之百即可,有不溶解的,不溶解的溶质不能算溶液中的溶质,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才属于该温度下该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1)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因为加入了25g,所以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100%=20%;
(2)再加入6.6g后溶质变为25g+6.6g=31.6g,所以溶液②刚好饱和;再加入硝酸钾20g,溶液仍然饱和,且20g没有溶解;加热后硝酸钾溶解度增大,固体全部溶解,有两种情况,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故答案为:(1)20%;(2)②③.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根据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出再多溶解溶质的质量,再看加入的溶质与这一质量比较看是否饱和.
举一反三
下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C.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D.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
D.配制100g 10%的NaCl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跟据表内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相交
B.60℃时,向105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95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
C.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20℃时,NaCl和KNO3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均能形成饱和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      ;(填字母)
A.元素B.原子C.离子D.分子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干净,说明洗涤剂具有           作用。
(3)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 ℃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
采用的方法是                。将10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用            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物质。
(3)在t2℃时,向50克的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
或“不饱和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