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在t2℃时,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C.要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在t2℃时,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t1℃时,120g 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C |
答案
C |
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以知道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A说法正确; B、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以知道,在t2℃时,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故B说法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以知道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不适合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得到B晶体,故C说法错误; D、在t1℃时,C的溶解度为20g,根据溶解度定义可以知道: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能够溶解20gC物质即达到饱和,所形成的溶液为120g,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
举一反三
(4分)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形成溶液。(1)下表列出了不含结晶水的固体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30
| 29
| 28
| 27
| ①6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2g固体A,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再将烧杯中物质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②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
(2)下列条件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选填字母)。 A.1×101 kPa、20 ℃ B.2×101 kPa、10 ℃ C.2×101 kPa、20 ℃ D.1×101 kPa、10 ℃ |
下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 | B.只要温度不同,MgSO4的溶解度一定不同 | C.MgSO4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t1 ℃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
下图(Ⅰ)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小明进行了如下图(Ⅱ)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Ⅰ)
(Ⅱ)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小明的实验过程中,B、D属于饱和溶液 C.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若向E中加入100 g水,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
下表列出了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 0oC
| 10 oC
| 20 oC
| 30 oC
| 40 oC
| A
| 37.4g
| 36.0g
| 34.7 g
| 33.8 g
| 33.2 g
| B
| 13.3 g
| 20.9 g
| 31.6 g
| 45.8 g
| 63.9 g
| (1)10℃时,取A、B两种固体各3.5g,分别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溶解的物质是 (填“A”或“B”),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 向烧杯中加入足量NaOH固体并轻轻搅拌,观察到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 试管① ; 试管② 。 (2)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两试管中的现象与加NaOH固体相同是 。 A.冰 B.氯化钠 C.生石灰 D.硝酸铵 |
如图是 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取50g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此时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g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