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2)在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3)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4)依据图2的分析判断,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
答案
(1)由图1可知:20℃时向A烧杯中加入10g完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加入25g有剩余固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30℃加入25g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B; (2)由图1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加,所以在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故答案为:甲; (3)由1可知: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加水的方法;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加水); (4)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故降低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是甲<乙,降低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故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关系依然是甲<乙,故正确; C、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有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甲析出溶质,乙由于溶解度增大而无晶体析出.降低到t1℃时,溶解度是甲=乙,但由于乙不是饱和溶液,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正确; 故选BD. |
举一反三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固体组成与溶质相同)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将质量为ag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g水中,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2)t1℃时,所得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为不饱溶液的是______; (3)若使这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则温度应由t1℃升至______℃; (4)若将温度由t1℃升至t4℃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5)含有少量B的A物质可采用______方法提纯.
|
图为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粉末,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 )
A.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的大 |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比甲溶液的质量小 |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与甲溶液的相等 |
|
(4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 ▲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该溶液是 ▲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 m(甲) ▲ m(乙) (填“﹥”、“﹦”或“﹤”)。 |
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l00g水中,可得到l40gNaCl溶液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 C.将3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
(4分)下图甲是A、B 二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在t2℃时,P点表示A物质的 溶液(填“饱合”或“不饱和”)。 (2)t1℃时,A、B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A溶液和B溶液,然后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冰块的小烧杯。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的是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溶液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