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多个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1)小明组反应后A中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           ;

某班多个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1)小明组反应后A中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班多个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小明组反应后A中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           ;小红组做完A实验后溶液呈无色,用微观理论解释变无色的反应的实质                              
(2)小红组做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B实验全过程的操作及现象                                               .请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后,小军将以上同学做的A、B两个实验的废液均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观察到混合后的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大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酚酞除外)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如图2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沉淀产生,溶液仍然为红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           
如果观察到                 ,则废液中的溶质为                 
答案
(1)NaCl NaOH;H+和OH结合成为H2O分子;(2)打开K1,气球逐渐鼓起(变大),(关闭K1),打开K2,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气球逐渐变瘪(变小);2NaOH+CO2=Na2CO3+H2O;(3)NaCl,Na2CO3 NaOH;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红色消失,NaCl,Na2CO3
解析

试题分析:(1)反应后A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溶液不显碱性了,红色就褪去;(2)打开K1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鼓起,打开K2时,盐酸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增大,小气球重新变瘪;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写在等号的右边,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3)由图示可知从一开始就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又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溶液中还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反应完还显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沉淀产生,溶液仍然为红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NaCl,Na2CO3 NaOH;如果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红色消失,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不含有氢氧化钠.
举一反三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质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为了验证小红的结论,小红进行了下面是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呈     
废液中只有   ,自己的猜想正确
 
(1)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2)如果想要证明我的猜想是正确的,请补充完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废液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石蕊溶液
 
废液变为                
②取少量废液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有气体产生
③取少量废液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3)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成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提出问题]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假设]猜想①:Cu>Cr>Ag 猜想②:Cu>Ag>Cr 猜想③:                           
[查阅资料]
①镉(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化合价中通常表现为+2价.
②水体中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
③氯化镉、硝酸镉都能溶于水,氢氧化镉难溶于水.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
取适量镉、铜、银与试管中,加入适量
 稀盐酸(或稀硫酸) 
镉表面有气泡产生,铜银表面无气泡产生
 
        
写出镉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适量铜片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
 
                 ,
                   
铜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银
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反思]实验中需对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温度/C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1
5
1
20
0.1
4
16.74
2
15
1
20
0.1
4
6.04
3
30
5
35
 
2
49.21
4
30
5
55
 
2
10.76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竹子里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将从竹子里收集的两瓶气体与两瓶空气进行对照实验:
(1)将点燃的木条同时伸入两瓶气体中,发现木条在竹子里气体的旺盛程度比在空气中燃烧的要低.该实验可证明竹子里的气体一定含有  
(2)将澄清的石灰水同时加入到两瓶气体中,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竹子里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可证明竹子里的气体一定含有  
根据以上两个对比实验中的实验现象,从量的多少方面与空气比照,我们可得出的两个结论是:①                   ;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CaCO3CaO+CO2↑),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下表.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  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