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珍珠约含92%的CaCO3、4%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水等其他物质。以珍珠磨成的珍珠粉具有安神、美容等医用价值。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珍珠约含92%的CaCO3、4%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水等其他物质。以珍珠磨成的珍珠粉具有安神、美容等医用价值。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珍珠约含92%的CaCO3、4%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水等其他物质。以珍珠磨成的珍珠粉具有安神、美容等医用价值。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揭露现今市场上存在大量以蚌壳粉冒充的珍珠粉(用氢氧化钠溶液去除蚌壳表面的有机物,用双氧水去除表面的黑色素等,然后磨成粉即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一种市售珍珠粉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该珍珠粉的主要成分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生成
    本格不填

用铂丝蘸取①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为砖红色
溶液中含有钙离子

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滴加   
无蓝色出现
样品中不含有淀粉

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静置、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浓硝酸,加热至沸
__     
样品中含蛋白粉
(氨基酸)
(1)小名认为根据实验①、②可以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小星不同意其观点。为了确认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他需要补充完成的实验是(写出实验方法与现象):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该珍珠粉为   (填“真”或“假”)。
探究二:该珍珠粉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方法1】小王用右图1所示装置测定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实验方案如下: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好置后,将注射器活塞(不考虑活塞的摩擦和自重,下同)从刻度1mL处向上拉至刻度20mL处, (填操作和现象),则气密性良好。
(2)在锥形瓶内装入0.4g上述珍珠粉样品,注射器内吸入12mL的稀盐酸,再次连接装置。
(3)用力向锥形瓶内注入所有稀盐酸,并晃动锥形瓶。当没有气泡产生后,记录注射器刻度为92mL。
(4)数据处理:该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体积为   mL,再根据CO2的密度(约2g/L)计算出其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计算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
【方法2】同组的小明同学另外设计了一套装置,如右图2。实验方案如下: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右图Y形装置左管内装入1.1g上述珍珠粉样品,右管内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针筒(规格为250mL)活塞推到底部,再次连接装置。
(3)设法使左右两管内的药品混合,反应结束后读取针筒读数为220mL。
(4)数据处理:请计算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4分)
           
【实验反思】
(1)考虑针筒的因素,上述两个实验方案对珍珠粉的用量多少必须作要求吗?为什么?
       
(2)【方法2】中第(3)步如何实现两种药品的混合?   
(3)小明设计的装置与小王比,有何优点?   (写出1点即可)。
答案
探究一:③碘水或碘酒   ④产生黄色固体
(1)将①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变浑浊则证明是含有碳酸钙。
(2)真
探究二:【方法1】(1)松开注射器活塞,活塞重新回到1刻度处  (4)80mL
【方法2】(4)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44g(1分)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1g(2分)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1分)
【实验反思】
(1)如果珍珠粉用量太大,生成的气体超过针筒的容量限制,无法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2)将Y形装置向左倾斜,直至使稀盐酸流入左边管内与珍珠粉充分接触。
(3)不需要考虑加入的盐酸对测量气体体积的影响或酸与珍珠粉混合时不会出现冲塞现象或方法1加入盐酸时可能会了出现冲塞现象。(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一:③根据实验现象“无蓝色出现”,实验结论“样品中不含有淀粉”,再结合淀粉的特性(碘遇淀粉变蓝),可知向溶液中滴加的是碘水或碘酒。
④由于氨基酸遇浓硝酸会发生硝化反应而变黄色,故根据实验结论“样品中含蛋白粉(氨基酸)”,可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浓硝酸,加热至沸时,溶液中有黄色固体生成。
(1)因为有气泡产生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不能确定碳酸盐,所以要将①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含有碳酸钙。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样品中含蛋白粉(氨基酸),故知该珍珠粉为真珍珠粉。
探究二:【方法1】(1)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当将注射器活塞拉上再松开的时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活塞会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
(4)根据题意,该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体积=92ml-12ml=80ml。
【方法2】(4)根据注射器读数为220mL,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0.22L×2g/L=0.44g。
设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44g
100:x =44:0.44g
解得,x=1g
则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90.9%
【实验反思】
(1)如果珍珠粉用量太大,生成的气体的量会超过针筒的容量限制,则无法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2)将Y形装置向左倾斜,直至使稀盐酸流入左边管内与珍珠粉充分接触即可。
(3)小明设计的装置与小王比,不需要考虑加入的盐酸对测量气体体积的影响或酸与珍珠粉混合时不会出现冲塞现象或方法1加入盐酸时可能会了出现冲塞现象。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在研究物质组成时,通过定性的探究实验不能确定某组成成分时,可通过定量研究加以判断;定量研究时,质量守恒思想是进行推断的根本依据。
举一反三
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

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是          
拓展与应用:确定该溶液还可以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       (要求类别不同)。
钢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材料。
(3)工业炼铁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
          (选填“已经”或“没有”)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①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不变红色,则猜想
        成立。②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①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一瓶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有白色粉末,他推测该白粉末可能是残留在瓶口的氢氧化钠变质形成的新物质。
(1)为验证自己的推测,他进行了下列实验: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上述实验能否说明氢氧化钠变质了?理由是什么?
(2)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还需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探究与反思】
打火石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是银白色
               
2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3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物质析出
该金属一定是镁
【分析思考】
(1)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2)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3”中现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
因为                                      。
(3)针对以上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①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       
②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③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            
④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